Blog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回顧與前瞻(五)

五﹒融入國際經濟的新形勢 由九二年至九九年這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年代,中國無疑更加發展迅速,而且開始融入國際社會,雖然在這期間的前半部份曾經因經濟過熱,投機倒把之風前所未有;不少企業盲目擴充投資,甚至金融機構,也忘記了本身有著管好客戶存款、為需要資金的企業融資的責任,卻胡亂動用客戶的存款去炒賣投機,或是賣人情、互相勾結,使當年主管財經的副總理朱鎔基不得不緊急煞車,大聲叫停;厲行收緊放款的「宏觀調控」的結果,不少盲目投資、效果不佳的專案,應聲下馬。部份企業在融資困難之下,無以為繼,苦不堪言,經濟一時有如「雪上加霜」。這種情形,無疑使大家感受到無限痛苦,但卻逃過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 如今,亞洲各國經濟相繼有所改善,「一士鍔鍔」的中國,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然堅持人民幣不貶值, 中國雖然遇到前所未見的新生事物–通縮,但尚幸仍有七至八個百分點的增長,這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無疑已是極為難得。 不過,話得說回來,目前中國城鄉人民存款充足,這是過去人民注重儲蓄及地下經濟(不受政府規範的環節)興旺所有以致之。但民眾消費的意欲不強,普通企業若非提出評價甚高的融資計劃,亦不容易借到錢;所以以萬億計的存款,就只好呆在銀行的銀庫中。當局一再減低息率,儲蓄存款利息已降到不足一厘,且尚要徵收利息稅,仍然無法將存款趕離銀行,引導到消費市場或股票市場,好讓上市公司較容易集資,及使股市上漲,產生財富效應而帶動經濟暢旺。原因就是大家對前景感到不明朗,很多人都深恐一旦下崗而生活無著,故寧願存在銀行,即使利息極微,也樂得有個保障。 上述的現象,筆者認為問題不大,這只不過是經濟發展上的階段性現象,經濟體制改革、國企改革、及政企關係改革引致的下崗憂慮,雖然是社會主義的中國的特有現象,但在更多與國際接軌,更多採取經濟規律的遊戲規則辦事時,這種經濟上的起伏現象,是必然會發生的。 必須調整制度以適應新時勢 筆者倒更注意的是:中國在進一步發展並與國際接軌之時,其原有「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制,一時之間尚未能調整至與變化步伐相適, 國內雖然強調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但很多時候,很多決策及措施,卻與市場經濟並不吻合;特別是在不少制度上,仍然未能適當地調整過來,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少窒礙。 銀行制度必須改革 筆者認為在中國經濟改革及發展中,最重要及首先要改革的環節,就是銀行體系。目前中國除人民銀行為國家的中央銀行,管理及調控貨幣政策與及作為一般銀行的管理者外,其他各類銀行都經營著存放款、融資及押彙業務。較為特殊的就是工商業單位元需要在工商銀行開設「基本戶」,以便作繳納稅項之用。若企業選擇在其他銀行開立「基本戶」,則須在工商銀行另行開設納稅專戶。 問題就在於「基本戶」的制度。根據規定,各企業單位在各銀行的戶口,除基本戶外,均不能支取現金, 而每一企業又只能選定在一間銀行中開設「基本戶」,如果支取現金,則除工資、傭金、花紅、差旅費外,就只能以「備用金」方式支取。 個別企業單位每次能支取備用金多少,由銀行視情況而決定,此外,差旅費的數量,花紅、傭金,銀行也可提出意見,甚或決定;銀行內沒有「計劃科」、審核企業牽涉用錢的一切業務計劃。這樣,銀行便成為了等同企業單位的主管機構。這種措施及企業與銀行關係,在過去勵行計劃經濟,絕大多數企業均屬國營企業時,銀行對企業的這種關係及職權,也許有其一定的需要,但當經濟發展到今日的階段,私營企業所占體積越來越大時,銀行內人員對企業存有這樣的權力,無疑會對企業發展及運作,構成極不合理的妨礙,除開部份銀行人員可能隨著個人好惡、識見而作出不正確的決定外,其對不同企業的專業及運作,是否具有確切及最新的認識,也是不能不令人懷疑的。 須知存款是屬於個別企業單位的,這些資源應如何運用,應該是企業本身的權力,企業董事會當局與及管理層,自應及自可對這些資源的運用效益及安全性自負其責。 銀行對企業的關係,是確保企業存款的安全、審慎放款,並對申請貸款者的業務、資金及營運情況,充分掌握,但不應存在賬項之審查,因這些是會計師、核數師及稅務當局的事。 營商受到太大限制 此外,目前中國對商業營運的限制過嚴,除了不少專案限制外資、或合資企業經營外,就算國內人士本身經營的,也有種種不同的限制。例如資本額、經營範圍及用人制度等。前者如有限公司的資本額,此外,經營不同專案也有不同的規定。 企業只能經營在執照上有列舉的專案,而不少專案,在獲准經營之前,都必須經過「前置審批」;不少在國外根本沒有限制的,在中國也視為特殊的領域去認真審查,手續的繁複,時間的延宕,無以復加。而每一次審批,都可能被一些經辦的個人或是一些枝節所阻礙。 在用人方面:上崗的人要有不同類別的資格證。資格證的本身,又要每年年審。除專業資格證外,尚有戶口名簿,上崗證、就業證、健康證、未婚證、或計劃生育證等。用人的機構,聘用職員時,又要因應不同人員,如外來人士、本地戶口或臨時戶口,到不同級別的勞動局登記及申請,而某種業務,又必須聘用多少個具有某種專業的人員。像這些一切由官府安排,規定資金數目、驗資、及事業單位負責人的資質核定。政府對經營專案及人員的規限,避免出皮漏,表面上是很合理,但實際上,卻對事業的建立及經營設置了不必要的障礙,把一些本應由市場決定及企業經營上的效益考慮,統統都抓到政府頭上來,以至政府不得不雇用了大批的公務人員,這又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經營者費用的負擔。 所以,要使未來經濟更活躍,如何減少經營上的限制,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簡化稅制、以稅代利 另一方面要改革的問題是稅收問題。現時國內企業,在國營事業方面,一方面是受行政幹預太大,這體現在資金調度及用人方面,另一方面是企業利潤的上繳問題,這都是對企業造成極大的困擾及妨礙其發展的。 對於一般中小型企業,由於要辦的手續太多,每項又都要花費人力及收費,故使其不勝負擔。加上除一般正常的國稅及地方稅外,又有種類繁多的這樣那樣的稅捐及附加費。使中國成為除人工及租金外,全世界經營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 在稅收上也有種種不公平現象,由於因應不同產業資金流向的調控的原因下,國家每每在一些地方或對一些特殊行業,給予優惠政策;這在早期為了吸引一些資本,到一些地方,從事某些經營,容或有其作用,但到了今日,這種不同待遇的差別,應該逐步減少,對屬於相同專案的不同企業,尤應一視同仁。 國企利潤的上繳問題,也應大幅度改革,國家雖然是國企的擁有者,但若過份予取予攜,則國企本身實難於累積發展資金,雖然若國企要發展,是可以提出計劃,經國家審批之後,可以再以專項形式撥付;但這又會很容易造成企業好大喜功、勇於發展,反正虧損了,只是國家的。 所以,未來稅務改革,應該朝向公平、簡單的方向,以稅收代替上繳,即使有所上繳,也應按一般情形納稅及保留一些發展基金以後,始作有類於股息分派般繳付給所屬部委或單位。 至於稅項類別及徵收程式,也必須簡單易行,現時納稅有所謂增值稅、營業稅、銷售稅,而銷售稅又因不同貨物品種而有不同稅率。尤有進者,小本經營的人,要去買些用以納稅的發票,往往也非常困難及手續繁複,所以很多個體戶根本就不去辦理購買,他們賣東西時也只發收據而不發發票,這樣便造成稅收的流失,也使一些企業單位出現困難,因為他們購買東西入帳時,都必須以發票作為原始憑證,沒有發票,根本不能入帳;故他們寧願加一些錢,央求那些個體戶設法找相熟的人搞來發票應用,像這類情況,雖然只出在中小型企業身上,但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經營順遂與否,對國家發展是影響重大的。 記得早年臺灣為防止商人漏稅,都鼓勵消費者要取回「統一發票」,因為可以參加抽獎,這個辦法,有一定效果。最近南京市當局,實行發票抽獎辦法,看來,其他各地,不妨學習學習。

Continue Reading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回顧與前瞻(六)

六.未來發展的有利因素 中國經濟發展雖然起步較遲,但卻也有他的好處,首先是近二十年,甚至展望未來一個階段,國內外資金都非常充裕,任何基建專案,只要在商業上被計算過認為可行,都有人願意投資;任何巨大實業或服務行業,跨國企業都有興趣投入,中國只要不操諸過急,及持適度開放,則這些領域的國際企業,當可協助中國經濟發展,並對相關行業產生良性示範及競爭作用。 無需受歷史包袱負累 此外,中國無需經歷一如外國的過程,可以直接吸收當前的知識及購置最新的設備。在財資的使用上,都可以是最新及效益最大的,問題只是在於使用的人才而已。 尚幸中國對教育及人才培訓,近年不斷提升,文革時期雖然造成人才的斷層,文革後的一個階段,也未對教育給予適當的重視,如一九七八年建立上海寶山鋼鐵廠時,共花費人民幣八十億元之多,而當年全國教育經費,剛好也共只有八十億元;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越來越重視教育,高等、中學、以至基礎教育,都受到極度重視,最近統計,全國適齡兒童入學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初中入學率也達百分之八十七,是自一九九零年十個人口龐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中,唯一能達到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諾的國家。 重視教育 人才輩出 至於高等教育方面:全國各省市建設了大量中專,本科、研究所及博士班學位,除文化、教育、藝術各科,有一定成就外,社會科學與理工科目,均有頗高度成就,其中在與國防有關的尖端科技及電腦方面,成績尤為驚人。 在國內稱為電腦的電腦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其進展速度是驚人的,在硬體的研製上,暫時雖受到一定局限,但軟體的開發,其數量、多元化及先進程度,可謂蔚然大觀。中國人擅長邏輯思考,對各類應用軟體的設計,尤其得心應手。以中國國情,專業人員的工資成本相對仍然較低,在人力資源充分,開發成本低廉下,軟體事業大有可為;加以中國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大,除軟體銷售外,互聯網、網上交易、教育娛樂均大有可為。而在工商業的發展上,由於電腦的應用,無論在實業的生產、研究、以至物質的消耗上,都可以跳過西方國家自工業革命後的漫長道路,中國看來會是這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大得益者。 重視守法、鼓勵專利 為了使中國經濟更能急速發展,與及在這個新形勢下得到最大的效益,筆者認為除上述提及的改革銀行制度、加強稅務管理,簡化納稅程式與及減少內外投資者在經營上的限制、降低營運成本外,更要強化人民守法意識,使人民知道守法、容易守法,不弄虛作假。 這除了要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掃除層層障礙,簡化行政步驟,使營商者容易經營,容易發揮;一方面加強國企改造,提高效益,另一方面則是保護、鼓勵私營環節,使更多的人將其聰明才智,投入工商業經營之中。 當局又應保護知識產權,使辛苦研究創造的人得到應有的報酬;鼓勵更多發明創造,以提升國家的生產力,及提升人民的生活素質。美國自一八六零年南北戰爭以迄一九一四年歐戰期間,經濟一曰千里,可謂拜美國特別重視專利,保護知識產權之賜。近年經濟一再創高峰,高新技術不斷發展,也是發明家受到保護得享努力成果所促成。 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需用物資自然會增多,難免會引發一些通貨膨脹。但只要通脹不太惡化,反而對經濟發展有良性作用,美國近年經濟增長達百分之四以上,但通脹卻只有百分之二左右。這是由於其經濟成長,主要是得力於服務行業,而服務業之比重,已占國民經濟體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且其成長因素,又主要得力于高新科技及資訊工業。 筆者不是說中國可以與美國比擬,但其發展模式對中國也很有啟發作用,雖然中國平均國民所得很低,但總體經濟實力,卻已是坐三望二,在高科技的日新月異及廣泛使用下,中國經濟加速前進,乃不言而喻的事。 提升公務員及企業人員報酬 剩下來的問題是,要讓握有權力、時刻可以受到引誘的官員,眼白白看到下海者財源廣進而自己只是領取微薄的薪俸;與及用盡聰明才智,將企業發展成大規模,一個決定可以影響數以億元計的企業領導人,除可在其任上享受到一些因公務而帶來的物質享受外,本身的職位報酬,與境外同任等職位的比較,有如天壤雲泥,這到底公不公平,合不合理? 所以加強稅收,增加國家財富,提高公務員待遇,與及大幅度提高企業各級人員報酬,是未來發展經濟時的急務。我們很樂意看到國家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左右已提高了公務員的基本工資部份約百分之三十,雖然已有改善,但仍需繼續提高,因為其基數實在太低了。另一方面,國內少數大規模公司,亦實行了一如外國流行的高層人員認股權的辦法,讓他們可以分享他們努力及伴隨公司發展的成果。這對高層企業人員,肯定可以產生激勵作用。

Continue Reading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回顧與前瞻(七)

七.結論 一個結論,中國雖然有中國國情,但多點向外學習,多點與世界接軌,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最有利的。 中國加入世貿,在中短期間肯定對某些環節或群體產生衝擊,但長遠而言:在向外學習、科技文化交流,及逐漸撇除保護罩下,促使企業不得不自強及自我改善,提高效益、投入競爭戰場,使中國企業能夠成長茁壯,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有利因素。 展望二十一世紀,我們雖然不能說那是中國人的世紀,但只要中國循現時路徑前進,作更廣泛及更深入的經濟、政治及社會改革;加以整個大中華地區的中國人及華裔人士,努力合作,則在二十一世紀, 中國肯定大有可為,中國人肯定可以揚眉吐氣,並使生活素質大大提升。

Continue Reading

人類的過去與未來

目錄 一、 前言 “福利國家論”與國家功能的變遷 政治理論的變遷 國家變遷的心理因素 二、 人類與社會 “人是社會的動物” 人類進化的真諦 三、 社會組成的因素 組成社會的先天因素——–人類的社會性 組成社會的後天因素——–人類的需求 人類與動物不同的原因 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的關係 四、 社會組織的發展 社會進化的原因——–人類追求理想 人類需求與社會組織演進的關係 五、 社會意識的發展 社會意識的形式 社會意識的內容 六、 社會與國家 社會與國家的關係 國家的發展趨勢 國家的要素 七、 全人類的福利國家———世界聯邦 社會演進與大同世界 大同之路

Continue Reading

人類的過去與未來 ———福利國家的展望

一、 前言 “福利國家論”與國家功能的變遷 二次大戰後,政治學上對於國家的功能一問題,出現了一種嶄新的理論。認為國家之職志,主要在於謀求人類社會的福利。國家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維持社會安寧與及抵抗外來侵略的工具,亦已不再單純是一個守夜防盜的警察。這種理論,可謂一反昔日極端個人主義的論調。 “福利國家論”出現以後,國家處理政務的態度,由消極的態度,一變而為積極的態度。國家的立法工作,已不僅限於消極的立法而趨於積極的立能。所謂消極的立法,就是視民意機關為監督政府的機構,國會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利與節省人民的開支。所以每一個國家的憲法,無莫不有”議員對於政府所提出的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一條的規定。議會所制定的法律,無一不是為了限制政府的權力而設。但,時至今日,政府已不再斤斤於國家預算的是否平衡、政府費用的開支,其重點已不再是用錢的多寡問題,而是在於這項開支,對於人民的福利有多大裨益的問題了。立法機關不再是牽制政府的機構,相反的,它變成協助政府立法的機構,而政府的權力,也一天較一天強大。 國家的功能之所以產生這眾大的變遷,”福利國家論”的鼓吹,固然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但是,沒有一種理論可以憑空而來,更沒有一個人可以憑空創造一種理論。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必有其所以產生的道理,它必須根據當前社會的環境,更必須符合人類心理的意向。因為理論是為自於社會的實際情況,它是現實社會的情形的歸納,也是為解決現實問題,而提供的一種努力方向。所以理論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更須符合人性上與心理上的要求。 因此,福利國家的趨勢,固然是致力於”福利國家論”的鼓吹,然而就實際情況而言,國家的功能之漸漸走入福利國家一途徑,實在是實際環境所使然,亦?人類心理上與人性上之趨向所使然。 政治理論的變遷 所謂實際的環境的使然,就是社會情況所必需,國家?求符合這種需要,不自覺的走上某種途徑之上,而種種政治理論的產生,也正就是為了指導國家走入某種途徑而提出。因此,一種政治理論的出現,一定是國家在實際上發生了某種困難的問題;而提出理論與主張的人,也就是生活在該問題之下而能超出該問題之上而思想的先知先覺者。 我們試翻開中西各國的政治思想史,即可發現每一種政治理論的產生,與當時社會中的實際情況是有著為何密切的關係。違者不論,就以中世紀末葉以後而言,在當時,黑暗時期已終接近尾聲,神權已漸趨沒落,由於人類的自覺,”教皇至上”的理論,已無法得到人類盲徒。但是,”百足之蟲,雖死猶僵”,教會的權威,雖已漸趨沒落,但一般人民,一時尚未能完全背棄教會。教會為了退而求其次,於是提出二元論的主張,亦就是帝王管理人民世俗的事務。教會管理人民的聖務,所謂河水不犯井水,誰也管不了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劍論”。二劍論雖然是神權沒落聲中,教會為保留其部份權力而提出的理論,但是,其對民族國家的發展,仍然是一種障礙,國家權力的二元化,使國王對其人民仍然未能有效的管理,因此布丹乃倡主權論之說,此外馬克維尼及霍布斯,亦曾先後主張絕對的君權論。絕對君權的理論,在今日的我們看起來固然是非常荒謬,但試想十五世紀時代的義大利是一個怎樣的局面?那時的義大利,不過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境內諸候並立,教皇魚肉人民,馬克維尼的絕對君權,雖然是過於極端與武斷,然其本意善良,則是無可諱言的事。至於布丹主權論的理論,更可以說是十六世紀時,建立民族國家的應時妙品。君權與神權的鬥爭,居權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自此,王權一天一天的強大,帝王的語言,即是鐵一般的法律,君權神授的理論之下,人民絕無權利與自由可言。 為了爭取人民的政治權利,為了保障人民的獨立自由,於是君權與民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霍布斯為了維護君權的絕對性,乃倡自然狀態與社會契約之說,其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極端恐怖的狀態,人類為了謀一已之私利,於是產生強淩弱,為欺寡的現象。後來,人類為了維護一已利益,乃相約訂定契約,將自然權利交給一個有能力的強者,由他來負責統治;所以,人民應絕對服從君主,否則將返回恐怖的時代。至於洛克盧梭等人,為了提倡民權,所以極力主張自然狀態下的自由與安樂,人類之所以訂立契約,乃是在於欲得到更美好的生活;故政府的基礎,乃是建立在人民的信任與委託上,而政府的目的,在於接受人民的委託而保護人民的安全。君權與民權鬥爭的結果,民權得到最後的勝利,故自美、法以後,各國相繼設立民選議會,以實引監督政府。由於人類慘受過去專制政府的壓迫,因此都一致認?政府權力不宜太大,否則終將從蹈過去覆轍。為了達到限制政府的權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政府的權力,受到各方面的牽制,三權分立的理論,即是建築在這個基礎之上。十八世紀是民權運動最高潮的時代,為了限制政府的工作,所以”最好的政府,是一個做事最少的政府”。 這種極端民權的理論,使政府多方牽制,幾乎沒有事情可做,在政簡刑稀的十八世紀時代,尚沒有什?弊端。但自從工業革命以後,資源、生產、消費、貿易、市場、分配等等問題,相繼發生,加以資本的累積、都市的發展、家庭手工業的崩潰、勞工的失業等等社會問題,嚴重的威協到了社會的安全與秩序,於是政府不得不出面謀求解決,制定社會安全、勞工福利等等法案,以恢復社會秩序,維持社會安寧。昔日極端個人主義的時代業已漸成過去。加以近來交通日漸發達,人民接觸頻仍,社會中所發生的事情,與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都息息相關,個人力量有限,無法解決社會中所發生的種種問題,於是國家只得負起這些私人所無法負擔的責任。一九二九年美國經濟發生大恐慌,羅斯福推行新政,採取斷然措施,即為明顯的一例。因此事關全國福利的事業,眾大規模的練銅廠,交通、郵電等,各國多收?國營,其目的就是在於保障人民福利,維持社會的秩序。又為美國的汽車廠、航空公司等,其員工人數,每每多至數十萬人之為,其一切措施與糾紛,對於員工的福利或國家的經濟,都有極其密切的關係,國家也就不得不予以適當的監督與輔助。所以”國家職權日大乃為當然之事。由此可知國家的功能,所以漸漸走入福利國家的途徑,乃?現實環所使然,並非某一個人或某一種理論所推動,實為國家發展上必然的過程。 國家變遷的心理因素 這是就實際環境而論國家功能的變遷。以下就人類心理的趨向而言:我們都知道,社會之所以變遷,固然是由於實際情況的發展,使其不得不有所變,然其變遷的方向究竟為何?這是我們不能不追究到究的。社會不斷進步,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但變必須有其所以變的道理,亦必須有其所以遵循的方向,我們明瞭社會變遷的道理及方向,方才可以瞭解將來可能的發展,以上所述及神權時代、君權時代、民權時代、及以後的福利國家時代,不過是變遷的情況的描寫與記述,至於這種演進何以會隨著這一方向而變呢?這一問題,我們不能視之為當然之理而不再予以追究,更不能演進的歷程只不過為因果關係而已那么簡單。所以我們必須究明社會演變的道理,才能瞭解將來可能演變的方向。而解決這些問題,也就只好求之於社會哲學及政治哲學的研究。 我個人認為社會之所以變遷,雖然是一種時勢所必需,然其演進的方向,絕不是盲目的、機械的或因果的,社會的演進是依據人類意志自身努力的結果。 人類有追求好生活的趨向,亦有追求大同世界的先天要求;因為大同世界是獲得美好生活的最佳環境。且人類自始即有合群的天性,而大同世界即是人類群體生活的最高表現。因此,人類唯一的目標,就是獲得大同世界中的美好生活。福利國家發展的最高階段,即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是社會發展的方向,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就是由於人類孜孜不倦追求這一理想。 以下將分節論述社會的意義、社會的變遷、及理想中的社會與國家等等問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