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影響人類深遠的四大哲人之一
孔子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者之一,他的思想、人格及理想,不僅成為中華民族億萬炎黃子孫的楷模、社會文化生活的主要內涵。同時,他更是鄰近不少國家民族所景仰與推崇的 聖者。 廣而言之,孔子思想的精粹,其涵蓋精神的影響力,是整個人類的寶貴遺跡。 假如要舉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聖者或大思想家,下列四人當之無愧: 釋迦牟尼平等慈悲 (一) 釋迦牟尼: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於印度的一個小王國,雖身為王子,卻不願享榮華富貴,要過艱苦修行生活,追求真理,解脫人生,亦為眾生普渡。終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成為“佛陀”。 他的思想是平等、慈悲,“佛”並非“神”,只是大智大慧的智者。人若能參透世情,抹去遮蓋人類心靈及智慧的“塵”,還我本性上的明澄淨潔,自然可恢復大智大慧;故人人可以成佛,其思想影響了中、印、日、韓、及東南亞多國,幾近世界人口的一半。 (二) 蘇格拉底:古希臘的聖者,他可以說是古希臘文明的代表,那時正是古希臘的城邦時代。不同政治體制、不同思想,都可充分發揮。蘇格拉底在廣場上與人交談,討論政治、哲學、社會、以至學術上的問題。 蘇格拉底西方文明的奠基者 他的學生是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著有“理想國”一書,是最早期又是最完整的政治哲學著作。他探究宇宙人生,並將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思想,發揚光大。 柏拉圖的學生阿裏斯多德更是影響深遠,他深研一般哲學(形上學、認識論及人生論)、各種特殊哲學,又是很多種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開山祖師”,故被稱為“一切科學的始祖”。 阿裏斯多德的學生是阿曆山大——來自其北方的馬其頓族人的王子,後來建立了橫跨歐、亞、非洲,東至印度、南至北非的阿曆山大帝國。 阿曆山大帝國雖然短暫,但已將古希臘文明帶給了後來的羅馬帝國。今日西方文明,即以羅馬文明為基石,也就是肇始于古希臘,特別是蘇格拉底——柏拉圖——阿裏斯多德的系列。 耶蘇救贖世人,勸人悔改 (三) 耶蘇基督: 在剛好2000年前,今日中東以色列的地方,是古希伯萊文化繼承者的猶太人居住地。當時屬羅馬帝國中期,其地屬羅馬東方省。羅馬官員,與當時猶太人主要宗教猶太教的長老們合作,管治當地的政治、社會及精神生活。 就在這時,木匠約瑟及其妻子瑪利亞的兒子出生,由於環境關係,更且出生在馬槽裏。據說其出生時就已經有不少奇異之象,如天上出現了巨星,帶引東方3博士到來尋找聖嬰。 耶蘇長大後,到處傳播福音,天國近了,人們應當悔改。同時又指出:人類既有原罪(sin),又有精神日趨向下的卑污現象,故神派遣他的獨生子到世間來,為世人贖罪。他之前來世界正就是為了救世。 由於他提出博愛,原諒他的仇人,又向不幸的人安慰,因為神是會寵倖他們,讓他們得到幸福的。 這種思想及福音,經由他的門徒傳遍世界,最初是感化了鎮壓他們的羅馬當局,後來是繼承羅馬的西方世界,更由歐洲傳至美洲,甚而亞非各國。 不過,耶蘇本人,卻不見容於當時的羅馬統治者及猶太教長老,因而被釘死於十字架上。 四大哲人都是“述而不作” 上述三位聖者,都是影響深遠,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透過他們的話,去教訓、教導其他人,而他們的思想,都是由學生或門徒們記述,並加以發揚光大。 但他們共同的特徵,及要宣揚的,就是“智慧”與“愛”。 孔子情況也有類似,他述而不作,選擇他認為有用的,好的詩歌、文獻作為教材;將自己的思想,透過對話去表達,用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作為人格品德的身教實踐。 孔子與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及耶蘇比較,他較為接近前者而不同於後二者,因為釋迦牟尼及耶蘇的思想與門徒們的組織,都屬於宗教形式,儘管釋迦牟尼本身並非宗教,佛陀只是大智大慧、超脫世間層次及見識,人人可以成為智者,故應是“佛家”而不是“佛教”。但其後人卻將他變為宗教,且其輪回生滅之說,也確有點宗教的味道。 至於基督之為教,也就無需討論,已成共識與事實。 孔儒是學術而不是宗教 孔子與蘇格拉底都是以言行去教化眾人,但他不是教主;在其所處時代,也都在思想上有其空間,他們可以開壇講座,也可以對學生個別“輔導”。 孔子可以周遊列國,可惜聽信及採用他的思想而治國的諸侯絕無僅有。幸得眾多學生有其發揚光大,使之能在人類文明史上發出光輝。 過去學者多探討其政治、教育及倫理方面,我則較有興趣於他的經濟思想。探究之下,竟發現其思想于現代經濟有頗多吻合之處。對現代經濟上之一些漏弊,更有補足之作用。故高行網校文化系列三大課題中之一,孔子思想,先選擇“孔子之經濟觀”作為課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