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之革命運動與老師區鳳墀長老之關係

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孕育,始終在香港所受的教育,以及基督教徒的教導和鼓勵。而孫中山組織與中會推行革命運動,亦是以基督教徒為主要。在香港基督教徒中,影響孫中山和支持孫中山最力的人,應以香港通濟會堂區鳳墀長老莫屬。 區鳳墀佛山縣人,在廣州倫敦會信教,後來港任教聖公會拔萃書館。當孫中山一八八三年由香山來港,入讀拔萃書館,故受教于區鳳墀,而同年孫中山在美部會(公理會)受洗歸信基督教,洗禮之教名原為”日新”,後由區鳳墀改為”逸仙”。至於孫中山日後就讀的香港西醫書院為香港通濟會堂毗鄰,故孫中山日中生活多與區鳳墀接觸。及至陳少白與孫中山之結交,是由區鳳墀引介。在與中會的成立,區鳳墀加入為會員,支持革命工作。一八九六年孫中山倫敦蒙難獲釋後,曾致函區鳳墀師表以心志。在孫中山在海內進行革命的一段日子,區鳳墀以其在香港政府任職總文案的地位,不但在言論上廣為革命宣傳,並且維護革命黨人的活動。又以區鳳墀在教會任職長老,在基督教徒中素具影響力,他對孫中山革命的支持,多獲教徒的回應。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自倫敦經香港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之際,倡議教徒辨報支持革命言論,開啟民智。隨後區鳳墀聯絡教徒創辨《大光報》,發揮與論的功用。 區鳳墀可謂孫中山的老師,但對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可說是一位追隨者,至死不渝忠於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對辛亥革命作出貢獻。

Continue Reading

孫中山先生與華僑

孫中山先生誕生于民國紀元前四十六年(清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於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病逝,享年六十歲,致力革命四十年。孫中山本身就是華僑,自四十歲始,出國到檀香山就學,其後組黨、籌款、反清、討袁,前後共計有二十年的時間在海外奔走革命。 革命需要人力與經費的支援,最主要的來源是海外華僑,因此孫先生曾說過”華僑為革命之母”。但華僑也並非完全或一開始即支持革命,主要是因為清政府及保皇黨對華僑影響力的消長、革命黨在海外的宣傳及國內起義所帶動的風潮等因素,而逐漸支持革命。 本文除概述華僑對革命的支援,及影響華僑對革命支持的因素外,並介紹孫先生在建立民國後的華僑政策。 關鍵字:孫中山、華僑、革命、僑務。

Continue Reading

《臺灣民報》中的孫中山

《臺灣民報》為日據時期唯一代表臺灣同胞的言論機關,創刊於1923年,旨在為發臺灣文化,激勵民氣。當時臺灣知識份子受到辛亥革命成功,創建中華民國的影響,對日本殖民統治的反抗運動由武裝抗日,轉為從事社會運動。 《臺灣民報》創刊之後,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運動及其學說,是有報導,至孫先生逝世北京,《臺灣民報》第三卷第十號即刊出悼文《哭望天涯弔偉人》、《長使英雄淚滿襟》,以表哀悼之意,並舉辨追悼會。 本文擬從《臺灣民報》中的文字,及相關史料,整理出當時臺灣知識份子對孫中山的看法,及所受到的影響。

Continue Reading

《香港華字日報》對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價值

《香港華字日報》目前共有80個縮微膠捲(1895-1940),是目前保存最多的近代香港中文報紙,研究近代中國的學者都知道其重要性。本文著重談《香港港華字日報》對辛亥革命研究的史料價值。 在清末民初,《香港華字日報》特別注重對廣東內地的報道,所設立的”羊城新聞”、”廣東新聞”等欄目,都置於新聞欄目的首要位置,而香港新聞在相當長時間內反沒有專門欄目。 廣東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孫中山為領袖的革命党人始終把廣東作為主要的活動基地;同時,廣東又是國內近代工商業特別發達的省份,商人的政治活動十分活躍;此外,晚清廣東的十紳、晚清廣東的城鄉社會等都是近年學術界很關注的問題。然而,研究廣東辛亥革命的檔案資料,目前已不可多見;清末民初僅廣州地區就曾有過一二十種報紙,但目前絕大多數已蕩然無存,只有少數留下繼續的殘張;雖然《申報》等少數外地報紙有不少關於廣東的報道,但終究不如當地報紙。因此,《香港華字日報》作為目前唯一一種保存比較完好的、特別關注華南(尤其是廣東)的報紙,對研究辛亥革命運動,尤其對研究辛亥革命時期廣東的社會、經濟,研究內地與香港居民對革命的態度,具有難以替代的重要的史料價值。

Continue Reading

香港中國日報四次遷址與辛亥革命

孫中山于1900年派陳少白在香港創辦的《中國日報》,在香港辦了11年,其後遷廣州再辦2年。根據主要負責人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其一,陳少白時期(1901-1907);其二,馮自由時期(1908-1910);其三,謝英伯時期(1910-1911);其四,虞信時期(1911-1913)。前兩個時期最重要,因當時報社即革命機關所在地,社長並兼任總編輯和機關負責人,集報務、黨務於一身。首任社長陳少白,主持報務六年,充分發揮中國日報之宣傳功能。第二任社長馮自由,主持報務四年,他所經營的業務比陳少白時期更為廣泛、更為複難。其後兩個時期因局勢十分動盪,有關的事跡,很少流傳下來。 中國報在那革命的年代,經營不易。本文透過追蹤該報四次搬遷社址的經過,評述報對辛亥革命的貢獻。文中有不少資料,是首次披露的。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