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民主思想的意義–百年來中國民主思想的回顧

“如何思考民主”是我個人撰寫本文的中心關注,依此來觀看孫中山民主思想的問題,而觀看之道則是從百年來中國民主思想思考的特質來掌握。 第一部份、百年來中國民主思想的兩條線索 一、 高調與低調之爭 這是百年來中國民主思潮的主調。我打算從張灝的高調與低調論說起,結合黃克武、墨子刻、熊月之等人的評論,略說中國近代以來,以至於當代臺灣學界,如何面臨西方民主思想的回應,並提出其中可能的困境。 二、 同調與異調之爭 這是百年來中國民主思潮的支流。從大陸之章太炎、錢穆、梁漱溟,臺灣之鄒文海、蒲薜鳳、石之渝,新加坡之李光耀,以至於大陸香港之河清、崔之元等學人,都有一種想在西式民主之外,或是西方民主思想之外,找到適合華人思想觀念、制度傳統和生活習性的政治理則和政治制度,不過,由於理據單薄,附和者寡,此說仍未成氣候。 第二部份:孫中山民主思想的意義 從以上的思想背景,反觀中山先生民主思想的意義,就會看到他一方涉入”高調與低調”的是非;一方也扯進”同調與異調”的是非,對此本人將可以說明,並討論其得失。 結語: 最後,依據以上思考基礎,面對西方強大自由民主的體制和思潮,我嘗試”如何思考民主”的問題提出個人初步的淺見。

Continue Reading

孫中山與嚴複建國構想比較研究

孫中山與嚴複兩先生均是近代歷史上的關鍵人物,前者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的政治偉績載入史冊,後者則以其對近代西方社會科學學說的系統譯介引進而名重於世。圍繞建國問題,兩位偉人在世期間既曾有過面對面地探討爭鳴。更曾有過多次間接的思想上的交鋒。但長期以來,卻很少有學者對孫、嚴兩先生建國思想的異同及相互關係進行過系統而深入的探討。這就不能不影響到對孫中山思想和嚴複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整個近代中國建國思想的認識。 本文擬以孫中山先生的《孫文學說》和嚴複先生的《政治講議》、《導揚中華民國立國精神議》及新發現的一戰期間嚴複佚文等論著為中心,在解讀文獻的基礎上,對孫、嚴兩先生的建國思想的特點、異同等進行對比研究,以期加深對近代中國建國思想發展進程的理解和認識。

Continue Reading

略析辛亥年間章太炎的政黨觀

武昌起義後,章太炎有《誅政黨》及”革命軍起、革命黨消”的言論,旋又發起組織統一黨捲入民初政黨政治。其間表現出的自相矛盾,尚未有充分的研究討論。本文擬在已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民初政清的演進,分析討論章太炎有關政黨政治的基本主張及其在實踐中的調整變化,並試圖通過此一個案的分析,以有助於對民初政黨政治的理念及實踐的再認識。

Continue Reading

辛亥革命時期的章士釗–由激進到穩健的政論家

自晚清至民國初年,在革命派的陣營中,熱衷於倒滿革命宣傳的黨人占了壓倒性的多數,而關注民主政制實踐的理論建設者卻寥寥可數。章士釗似乎是相當獨特的少數例外者之一。 本文旨在探討章士釗如何由一位狂熱的排滿民族主義者轉型為一位溫和理性的民主主義者的過程。並對章士釗早年在《蘇報》與《國民日日報》中的革命宣傳活動,以及在1912年主持《民立報》的筆政期間,為落實民主憲政、維護自由人權、推動政黨政治而做的思想和理論建設工作,作出深入的分析。藉以評價章士釗在辛亥革命時期所扮演的重要的歷史角色。

Continue Reading

辛亥革命後的夏威夷華僑社會

夏威夷是夏威夷群島的簡稱。1898年前,夏威夷為一位獨立的王國;1898年之後,夏威夷並入美國。中國人到夏威夷,在1989年,雖有少數的中國籍水手滯居,但大量的移居夏威夷,則於1852年以後,因夏威夷為發展米和糖等經濟作物,開始向中國招募工人。 1894年11月,夏威夷華僑支持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組織與中會,成為孫先生從事反對滿清、建立民國之志業的第一個革命團體。1899年12月,梁啟超在日本人的協助下,持日本護照進入夏威夷;次年一月,梁啟超結合夏威夷華僑,籌組”美國檀香山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其中的成員有原先支持興中會的成員,如黃亮、鍾宇、鍾木賢等,梁啟超組織的保皇會,對興中會的影響甚大,對夏威夷僑社會亦發生一定的影響。 本文旨在探討夏威夷華僑社會,在辛亥革命後,它的變化及調適,例如原保皇會之部份成員角色功能的調整等,本文運用夏威夷當地的華文、西文報紙,及相關的著作進行分析。全文共分為五節。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