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白白損失十幾億 力寶中心地價從零開始
月前筆者曾講及美國銀行中心的變幻,道盡財團的懷衰淩替。今期我們把視線移到距離只有百尺之遠的另一座大廈,其傳奇故事與”美銀”不遑多讓,而與有關的財團,其有幸有不幸的情形,更加令人欷虛。 評為最佳設計樓宇 這座大廈就是與”美銀中心”隔了一條紅棉天橋的”力寶中心”。以前稱為東西座–不,應是兩座大廈建築在一個四層高的基座上,以前稱為東西座,現在則因業權擁有業權最多的機構命名。 只要我們坐車或步行,由中環向金鍾方向,必然看到這兩座玻璃幕牆,六角型,表面作凹凸奇形設計的雙座式的大廈﹐最下面幾層的基座﹐在開躺式的磨光暗紅色大理石台階及噴池襯托下﹐幾柱屹立及高達數層的圓形巨柱﹐更顯得氣宇軒昂﹐堂皇華麗﹒地下大堂內﹐用不同顏色形狀石塊砌成的海上航行神話的藝術石雕圖案﹐更增添這建築物組合高尚格調﹒ 所以﹐她曾被評為最佳設計的建築物﹐而無論地產低潮高潮﹐她的租金永遠都是金鐘區的指標﹐她被分拆成為眾多機構所擁有後﹐炒賣此起彼落﹐其屢創新高的指標作用﹐就如同中區分拆後的皇后大道中九號﹐不斷創造地產價格的新高神話。 整座物業價逾百億 今日,若以最近成交的個案計算,整個物業組合(包括兩座大廈),肯定超越一百億元,但各位也許不知道,當政府開投該地盤時,承購的財團,幾乎是以接近零的價格投得的。 看官,世界怎會有如此便宜怪事?當然,這是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發生,那就是在剛剛對上的一個香港地產低潮時,一方面是風聲鶴淚,賤物門窮人(今日以為地產不妨知道一下),另一方面,則是當中包含著一個顢頇無知,錯誤判斷,致使億億聲的納稅人的公帑,倒入堿水海的令人扼腕的故事。 原來,十多年來前,當港島地鐵建造之時為了減輕成本,增加財政收入,所以政府便將沿線地鐵站上蓋發展權,撥予地鐵公司,讓其與發展商合作,建造住宅或商業樓宇。當時,地鐵公司要找拍檔當也頗費周章,除了價錢問題外,也要講信心。結果,由於恒隆發展在九龍旺角中心第一第二期,已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加以當時股市地產牛氣沖天,商業樓宇節節上升,所以恒隆便信心爆棚地一口氣盡吞港島地鐵沿線的所有商業樓宇的合作發展權,便恒隆一夜之間成為羨煞幾許旁人的地產界明星。 賤價賣地官員抵打 但由政府給補地價,究竟要補多少地價,則要”傾過先”,故當時為了爭取時間,恒隆便首先在金鍾上蓋,即今日目的”力寶中心”一面率先進行打地基,一面與政府進行交涉。 當時負責交涉的政府官員,以為地產如日中天,便將價格”吊起來賣”,恒隆最後願意出價至十八億元,該官員仍然認為未夠。結果,恒隆一方面認為再無”水位可走”,另一方面地產市道已開始調整,不得已,便惟有放棄,即使自己花費了近三億元的打椿及地下數層的建造費用,也被迫付諸東流,不止於此,他還將所有地鐵上蓋的合作發展權,完全放棄,實行”壯士斷臂”,(也因此便恒隆損失不菲,直接影響公司的實力,便恒隆在以後數年,大大地被其他上市大型地產公司所勢離–她恢復實力,乃是後來再投得康山及杏花村的發展權,加強淘汰的控制及在屯門覓取土地資源)。 港府無異送給信和 八四、八五年,是香港地產低潮,司徒拔道的新樓,也不過賣七百五十元一尺(看官今日若頭腦發熱,切要清醒),當政府再將金鍾站的那個已打好地基的地盤拿出來拍賣時,由於大家都不看好後市,所以便由以信和為首的財團聯合投得,代價只是三億餘元,試想,這個價錢,若扣除地基成本,是不是幾乎等如免費?而政府高官,十八億元不肯要,卻以三億元賤價為售,你我納稅人,除了”拓心口”外,還能做些甚么? 信和這個大好友,也真是夠運及夠眼光,當這個合資建的”財經廣場”落成之時,股市地產已開始復蘇,所以當一間由日資公司收購的小型公司”新時代”,願意出價至十九億元時,信和為首的財團便一於”收割”,短短三兩年間,地價加數億元建築費,一下子賣得十九億元,何止對本對利? “新時代”後來改名為高日發展,附屬于日本”高日”,當時權益分配是”香港高日”占一座大廈,總公司則保留一座,至於資金,當然由總公司墊支,反正當時日本利率低至一兩厘,所有日本公司都大量備債,然後到海外投資,”玩財技”! 龐雅倫來勢洶洶 不久,”高日”向母公司全面收購,總計作價廿多億元,日本高日,無驚無險,近十億元之數,又袋袋平安。 正當大家都認為”高日””蛇吞象”,替她捏一把汗之際,卻來了一個澳洲過江龍龐雅倫(Alan Bond),這個以啤酒業起家的大享,來港後挾雷霆萬鈞之勢,大事收購,除一口氣買下置地半山區的多幢高級住宅外,也向邵爵士花廿多億元購下百分之廿幾的無線電視。當然,最重要的投資,就是買下擁有高日中心的高日發展。 龐雅倫買下高日後,便將公司改名奔達國際,大廈則改名為奔達中心。 龐雅倫成為風雲人物,辦大學、買智利電訊,在羅馬發展龐大地產,最膾炙人口的是花數億元在拍賣會中投得鼎盛之時,龐雅倫財政陷於困難,他曾企圖將資產大大增值的香港”奔達國際”私有化,以解決危機,但遭反對,於是他惟有出售略有所賺的智利電訊及蝕大本的羅馬地產。套現之後派高息給股東,最後便連奔達國際的控投權也賣了出去。 在臺灣起家的湯臣國際成為了奔達的大股東後,加緊分拆出售奔達中心,並發近十九億元向置地購入銅鑼灣世貿中心,並將公司自行改名為”世貿集團”,(今日,由於世貿中心僅以”微利”賣給了新鴻基地為,而世貿集團的控制權也由中資鵬利公司收購,故也便改名為”鵬利國際”)。 當時奔達中心於年前分拆出售時,每尺才四千多元,但不少賣家出去,樓價便節節上升–六千、八千、一萬、甚至一萬多元,有些在短期內轉手多次,也有些被分間成為多細小單位,以便謀取更高利潤。使其成為不斷創新高的神話大廈。 有人大蝕有人大賺 由於力寶集團是整個中心的最大業主,故奔達中心已改名為力寶中心,此外,近年迅速與起的百富勤投資,又經由其附屬公司廣生行購買了其中一座大廈的數層,並由百富勤作出承諾,若將來不以理想價格出售,百富勤也會租用該等樓面,因而亦取得命名權,將其所租用的大廈,命名為”百富勤大廈”。 圍繞著這傳奇大廈的公司,已由新時代變為高日,再而奔達國際、世貿集團、鵬利國際。 而大廈則由財經廣場而高日中心,再而奔達中心,力寶中心及百富勤大廈。 當中有人蝕大本,也帶挈了不少人賺大錢,但肯定地,納稅人卻因政府官員的錯誤決策而損失不菲。 百姓半月刊 新四十期 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