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山下---尋找童年的故事
編者按:莫雲漢博士為珠海書院副教授,此篇《水塘山下–尋找童年的故事》是莫博士在2002年5月4日”珠海書院校友會”舉辦《香港的故事(2)座談會》的講稿。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此文日後將會連同其他文稿由珠海校友會結集成書,作為該會同人對發掘香港故事的貢獻。此文稿版權屬莫雲漢博士及珠海書院校友會所有。 月前, 財爺梁錦松一曲, 掀起一片懷舊潮, 電視借機重播這部舊劇, 當年的社區, 人物等舊貌, 再現眼前。這不禁勾起我的童年故事, 時維上世紀之五十年代末, 六十年代初。 我是在水塘山下成長的。如果獅子山下是象徵七、八十年代的香港, 則水塘山下, 便象徵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了。所謂水塘山, 位處油麻地的京士柏, 山上不見水塘, 只有氣象台的貯水池。放學或假日, 我都會與同學或鄰居, 走到山上打球, 捉金絲貓, 煨番薯, 摘樹葉標本等。從這裏可俯覽油麻地, 而油麻地一帶, 是低下層集居地。此處有生果批發欄, 蔬菜批發欄, 大笪地, 避風塘等。淩晨四時左右, 區內外小販便到菜欄果欄入貨, 準備一天的工作。而我現在只想介紹一所專播影二輪粵語片戲院的裏裏外外, 從而一睹當年的社區風貌。 這座戲院, 名為「廣智」, 位在現今油麻地圖書館後之停車場處, 即廟街與甘肅街之交界。戲院的面積不大, 但座位分有前座 中座, 後座及樓座, 票價依次為兩角, 四角, 六角及七角。我童年就在廣智戲院的裏裏外外渡過。每逢上影黃飛鴻片或曹達華的武打片, 例必捧場, 一張票有時還可以兩個人進場, 而兩張票三人或三張票四人進場, 則視為「奉旨」, 守門的少有囉唆。院內座椅, 都是木板硬凳, 時有木蝨為患, 又沒有冷氣, 幾把大牛角風扇弔在行人通道頂, 如果坐近風扇位, 除了聽到虎虎風聲外, 還吹得一頭亂蓬, 散場後要梳理一番。至於銀幕, 只是一張白布, 影片就投射在白布上。左側另有一個白布小銀幕, 用來播影宣傳或廣告的文字。看戲的人,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