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字日報》對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價值

《香港華字日報》目前共有80個縮微膠捲(1895-1940),是目前保存最多的近代香港中文報紙,研究近代中國的學者都知道其重要性。本文著重談《香港港華字日報》對辛亥革命研究的史料價值。 在清末民初,《香港華字日報》特別注重對廣東內地的報道,所設立的”羊城新聞”、”廣東新聞”等欄目,都置於新聞欄目的首要位置,而香港新聞在相當長時間內反沒有專門欄目。 廣東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孫中山為領袖的革命党人始終把廣東作為主要的活動基地;同時,廣東又是國內近代工商業特別發達的省份,商人的政治活動十分活躍;此外,晚清廣東的十紳、晚清廣東的城鄉社會等都是近年學術界很關注的問題。然而,研究廣東辛亥革命的檔案資料,目前已不可多見;清末民初僅廣州地區就曾有過一二十種報紙,但目前絕大多數已蕩然無存,只有少數留下繼續的殘張;雖然《申報》等少數外地報紙有不少關於廣東的報道,但終究不如當地報紙。因此,《香港華字日報》作為目前唯一一種保存比較完好的、特別關注華南(尤其是廣東)的報紙,對研究辛亥革命運動,尤其對研究辛亥革命時期廣東的社會、經濟,研究內地與香港居民對革命的態度,具有難以替代的重要的史料價值。

Continue Reading

民進黨主席游錫kun,彰顯該黨高層操守及政治道德低落。

臺灣民主進步黨游錫kun宣佈辭去黨主席職務,並在 9 月 27 日上午 10 時召開新聞發佈會,以交代辭職原因。 他透露:原本他是想在第七次該黨全代會時才宣佈辭職的,但為免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因此他決定提前宣佈。 本身及多名高層涉貪污被控引致游錫kun辭職  游錫kun於日前連同其他幾名民進黨及政府高層,被檢察當局正式以在特別費案中涉嫌貪瀆或偽造帳目報銷而被控偽造文書及遭起訴,當中包括副總統呂秀蓮和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 呂秀蓮以貪瀆罪遭起訴,他與游錫kun同被控將“特別費”存入自己戶口中而加以侵吞,呂秀蓮被指其人員以不實單據報銷。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則被控以不實單據來報銷,有偽造文書之嫌。 民進黨反指檢察官有“藍色背景” 身為副總統的呂透蓮當接獲正式被檢控的通知時聲言感到“震撼”,而民進黨當局則指責司法及檢方人員多有“藍色背景”,暗指他們存在有偏幫國民黨的立場。而呂秀蓮在年初前國民黨主席兼前臺北市長的國民黨參選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被控同樣控罪,指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的“特別費”中有侵吞公款而被控,並被民進黨口誅筆伐時,呂卻曾表示,這是制度及歷史上留存下來的問題,若真要被檢控,則很多曾做高官者也難脫關係。言猶在耳,她卻也在檢察當局詳細調查後,宣佈對其正式提出檢控。 提控不包括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被譏為“切割得精確” 由於這次對民進黨高層的檢控,不包括代表民進黨出選正副總統的前主席與行政院長的謝長廷和蘇貞昌,他們沒有被提出起訴,檢察當局認為他們有將戶口數目呈報,因而不算侵吞公款。但有國民黨人士則譏諷謂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可以“脫離干係”,是“切割得至為精確”。 游出身宜蘭,以公然違反國家規定著稱  游錫kun以在宜蘭縣起家,在其宜蘭縣長任內,即使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卻在他的市政區內,公然拒絕在政府辦公室和學校中懸掛國民黨已故領袖蔣介石和被臺灣“中華民國”尊稱為“國父”的孫中山遺像,並且不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是民進黨反國民黨政府的尖兵,因而宜蘭縣向有“民進黨解放區”之稱。 在 2000 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民進黨上台執政後,他繼國民黨的唐飛(前任國防部長)和民進黨的張俊雄而被陳委任為行政院長。但由於民進黨政府欠缺政治及管治人才,對經濟困境全無對策,只知以族群矛盾、挑起兩岸緊張關係和推行“台獨”作為撈取政治本錢的方式,島內政經社會一團糟,因而引起除堅決維護“幫親不幫理”的死硬派深綠人士的支持外,社會各界均對政府的支持度愈來愈低,迫使陳水扁不得不在短短幾年內,先後換過5任行政院長,包括唐飛、張俊雄、游錫kun、謝長廷和蘇貞昌。 管治低落,民進黨幾年內幾任黨主席和“行政院長”  民進黨主席人選亦像走馬燈般,由上述各人包括謝長廷、蘇貞昌等擔任,最後則是游錫?。 在 08 年總統選舉的日程開始擺上檯面時,被稱為“四大天王”的民進黨重量級人物,包括副總統呂秀蓮、曾任行政院長的游錫kun、謝長廷,以及現任院長的蘇貞昌也表示有意參選。經過表態及一番競逐後,謝長廷終於脫穎而出,被該黨確認為代表出選總統的候選人,而他亦最終選擇了蘇貞昌為其競選拍檔,以與國民黨的馬英九決一雌雄。 在四大天王中脫穎而出,謝長廷也曾在“高捷案”中被控  其實,謝長廷一直官司纏身,主要是在其高雄市長任內發生“高雄捷運”事件,他涉嫌在高捷工程承包問題上有貪瀆嫌疑。案件在他任行政院長時開審,但最終卻以“證據不足”而罪名不成立。 總括民進黨自 2000 年執政以來,社會不穩、經濟下墜。陳水扁及其政黨顯得一籌莫展,聲望飛墜,惟有以推動台獨,推動“入聯公投”和挑撥族群矛盾等為手段,甚至不惜採取一些難以令人置信的、不擇手段的方式,務求贏得選舉。 上下貪瀆、社會經濟衰落,惟以挑撥族群矛盾為能事  在第一家庭方面,除了其女婿及親家以內幕交易而被判刑外,“第一夫人”吳淑珍的在“特別機要費案”中,被指以不法手段將收集到的收條來報銷“特別機要費”,涉嫌侵吞公款。雖然證據已相當充份,但吳淑珍卻一直以“身體健康”為由逃避出庭應訊,以圖拖延時間。而陳水扁亦破壞了他原先所作過謂吳淑珍一旦被控便會宣告辭職的聲言。像這樣的一個中外歷史上所從未有過的政治道德如此敗壞的政權,竟可以維持下去,可謂“笑罵由你笑罵、總統我自為之”的政權,除了是由於陳水扁及一干人等的無恥、支持者的“幫親不幫理”的全無理智與道德低落外,國民黨欠缺真正領袖,欠缺道德勇氣和魄力,所有以致之,這是“氣數”所使然。 《國家正名決議文》字眼修改,導致游錫?即時辭職  2007 年 9 月 27 日續後消息: 游錫kun在上午 10 時召開記者招待會,表示他原定在七全大會上宣佈辭職,但基於七《正常國家決議文》中所用的字眼他不認同,因而決定提前辭職。 他表示,陳水扁總統昨晚臨時召集中常委會議,提出其有關《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文本,其所用字眼,與第一次及第二次的版本均有所不同,即由“國號正名為臺灣”,改為較為中性的“早日完成臺灣正名”,因而促使他提早宣佈辭職。 對於他這一舉措,民進黨高層均感到意外,而陳水扁則表示,希望能予以挽留。 但另有傳言指,在游錫kun辭職後,將會由陳水扁兼任黨主席,以便其卸任總統後,可以繼續領導民進黨,但此傳言未為陳水扁所表態。 而由於游錫kun在台獨立場上過於激進,部份民進黨員深恐其立場不利爭取中間派選民,因而有要求其早日辭職的呼聲。

Continue Reading

伊朗總統共哈邁迪內賈德出席哥大論壇,遭校長不客氣猛烈抨擊。(美國、伊朗)

到訪美國的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今日在哥倫比亞大學出席一個論壇時,遭到該校校長不客氣的抨擊,指他是恐怖份子,危害全球和平。 指艾氏踐踏人權,作荒謬危險宣傳  哥大校長柏林格在發言時,批評艾哈邁迪內賈德踐踏人權,鎮壓異己。同時不理會聯合國決議,發展核武、危害全球。 柏氏又說:內賈德謂二次大戰期間,沒有猶太人被屠殺是極危險的宣傳手法。他在哥大這所高等學府講話,既是荒謬、也是對在場人士的侮辱。 自辯自己才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  艾哈邁迪·內賈德講話時則反駁柏林格校長的批評。他說,校長的講法不但針對他本人,也是對在場者的侮辱。 他又說:伊朗有權發展核能,實際上,伊朗不僅不是恐怖主義者,而且還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伊朗不是“無是生非”的國家。艾氏以譏諷的口吻稱:有人刻意捏稱有敵人存在,但這只是為他們的目的找藉口。 至於猶太人被殺的問題,他的意思不是沒有猶太人被殺,而是有待歷史的更多證據。 場外示威人群,指其無資格在聯大發言  在哥倫比亞大學論壇的場外,有人批師生及群眾舉行示威,抗議艾哈邁迪內賈德於周二在聯合國發表演說,認為他是恐怖主義者,沒有資格在宣揚和平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言。

Continue Reading

21世紀是中國飛躍發展的世紀

20世紀及21世紀之交,整體地講,中國仍有不少落後,貧窮,制度上未盡完善,人的觀念還未夠現代化,理性化的情況。 但從另一些真實情況來看,中國不僅較之過往已進步了不少,而且憑藉著上下一心的努力,加上國際環境上所引起的新知識、新形勢,將會使中國用能在較短的時間,補回過去百數十年來,較諸西方國家落後的應用科技和體制結構的落後。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自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進行經濟改革與開放,在經濟體制及市場開放方面,所作漸進式的調整。到今日,中國宏觀上及個別經濟領域上,雖未致于完全與國際接軌,但顯然的,已經有了不錯的交流與適應。 加入世貿加速調整經濟結構 隨著即將加入世貿組織(WTO),為了符合國際要求,也為了更新及刺激國內一些本來有甚多限制的事業的發展,都會更加開放及作更大幅度的調整。如:進口關稅、部份經濟領域包括電訊、金融、保險及商業營銷,以至股票投資等等,都會讓外資作更多參與。事實亦將會證明,這種經濟及金融業的國際化,不僅無損於國家民族的利益,相反的,更可以引入更多資金與技術,有助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多不同級別的工作崗位;同時又可讓國內企業界有更多學習機會,檢討及更新本身的管理模式與技能。 配合這些國際上的大環境,中國除了因實施經濟及相關體制改革而帶來的內在動力外,最重要的,還是最高決策當局對經濟事務的務實與高瞻遠矚,他們不像過去老革命家們的將意識形態及管治江山置於第一位,一方面將革命的使命感視為不可推卸的責任,另一方面深恐社會的良好素質會被外來的腐敗思想所侵蝕,故處處設防,以致即使想進行一些改革,也會舉步維艱,力不從心。 過去流行著的一些講法,如:“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確能很生動及詳實地形容實際的情況。 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法制不夠完善,守法意識不強,加以對一些新生事物欠缺經驗,故容易產生疪漏。 領導層高瞻遠矚,帶動社會改革 但今日情形已大為不同,經過鄧小平高瞻遠矚的定下體制改革的大方向,加上近20年的經驗累積,領導階層、上至最高的黨政領導、經濟領域的舵手,乃至地方上的一些高、中層領導,都已有了充分而正確的國際視野,使無論在相關法律的制定上,政策的確立上,以至具體決策的執行及業務的營運,都有了正確的路向,從而產生出實際的效益。 中國能產生這種令人欣喜的績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無論在最高決策,抑或是執行的層面上的人員,大都曾受過高等教育,因而他們能夠較易理解這世界上產生了些什么變化?中國在國際環境中居於什么地位?與及中國應該做些什么、及可以怎樣做? 中國領導層不是放棄了他們的立國理想,或是党國所堅持的一貫的意識形態,只是為適應國際形勢及中國自身發展的所需,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作更有務實、更有彈性,及在爭取國際社會上公私機構的助力時,較多顧及對方的感受。 其實,目的也只有一個:如何做得更好? 重視教育,確保發展的成功 假如大家有留意到中國由中央以至地方,由基礎教育至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擴充,就知道在經歷了過去一個教育斷層時代,導至日後人才的供應上追不上經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的所需,是如何的痛苦及無奈之後,中國今日是如何的努力,在教育上投入大量資源,務求迎頭趕上,迎接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 資訊科技的發展,與及國際資金充裕,到處找尋投資及獲利機會。無疑對中國的發展及“迎頭趕上”,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電腦(電腦)的應用,資訊事業的發展,使人類由“舊經濟”時代進入“新經濟”時代。中國在過去200年的經濟與科技上雖然大墮後,但由於中國落實改革至視教育,資訊科技的發展又可以跨過若干步驟而作跳躍的發展;此外,中國人民的知能,又對資訊科技及電腦軟體、硬體的開發特別適應,及能夠展其所長,故中國近年來產生了不少高科技企業。一些高等學校與商業機構合作,通過將研究成果,作技術轉移,使其發揮商業上的效益,成績有目共睹。 人才充裕市場龐大 由資料顯示,中國資訊科技雖然起步較遲,但憑藉著其人才充沛,市場龐大,在不久將來,將會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市場;無論是滲透率,抑或是市場總體積,都會是位於世界前列。 這在移動通訊及互聯網上,尤其明顯。 電子商貿雖然前景璀爛,但在發達如歐、美國家,其所占商貿總數份額,仍然不大。在中國由於法制上,金融體系上、身份驗證、付款、機制、以至物流系統上、都仍處於相當落後的階段。故一時之間,效益不彰。但中國市場始終很大,隨著技術的改進,法制的完善化,與及觀念上的認受,電子商業之在中國,肯定會有一個極大的發展空間。 過去中國人經常自我陶醉地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在過去這實際上只是一廂情願的良好意願而已。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進步,這句話卻有了新的、具有內函的說法。 檢討過去,策勵未來 教育的發展,資訊業及高科技所引致的“新經濟”,看看中國每年的對外貿易數位,以至在電腦應用,有線、無線通訊的使用及互聯網用戶增長的趨勢,我們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已不是完全一廂情願的空話。當然,如果理解為“21世紀是中國人大步向前發展的世紀”,那將會更切實際。 不過,中國是經過了無限艱辛才進入這大步發展的年代。在過去幾個世紀,中國備受壓迫,充滿著悲哀,則在我們面向21世紀的大有為時代,回首看看過去百年,從而檢討過去,策勵將來,既有必要,也極具意義。  

Continue Reading

早期的中華民族內不同文化體系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文化孕育的搖籃——黃河,與埃及的尼羅河、巴比倫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加上印度的恒河,合稱四大文明源發源地。 但這些文化的出現,最早的埃及文化,約有6,000年,巴比倫約5,000年,中國及印度則分別是四千餘年,其實在他們之前,還有更遙遠更早期的文化。 4,600年似乎距離現今很久遠,但若以歷史長河而言,那算得上什么呢? 如果要講中華民族的歷史,由黃帝開始,是比較實在的,雖然有關資料仍不詳盡,但起碼司馬遷的史記中,也已有系統性的資料的記敘。但畢竟四千幾年,那實在太短暫了,要講中華民族的歷史,應該往前推,而且往前推得很古很遠。 從考古上講,今日中華民族所居的大地,很久遠之前便已有人居住,雖然那時的居客,不一定與今日的我們有直接關係,但無論如何,從考古所得,這片大地,在千千萬萬年、甚至更早之前,已有人類,或接近人類的動物生活的蹤。 北京猿人——大地上人類的遠房親戚 從現在所已發現的一切資料,在中國最早的住客公認是稱為“北京猿人”的,可以說是今日人類的遠房親戚。在此之前,考古學家所發現最早的人類或類人動物,是在印尼爪哇被發現,稱為“爪哇猿人”。考古學家研究,認為他們是距今25萬年前,其身體結構已接近人類,但仍然不是現代人類的祖先,是介乎人與猿之間,故稱為“猿人”。 不過,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在北京附近房山縣,周口店地方所發現的一塊頭蓋骨,竟然是古人猿的化石,而且,其歷史比爪哇猿人甚至更古一倍,亦即是說,這塊頭蓋骨的主人,其生存時間約在距今50萬年前。 這一發現,非同小可,也使考古人員,甚至是後來的知道的其他人,也興奮不已,雀躍萬分。這是有史以來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或類人的猿),(以後在非洲發現的古化石,比北京所發現的還要早得多)。由於那是在北京地區發現的,故稱他做“北京猿人”。 山頂洞人可稱為“真人” “北京猿人”的身體構造雖然與今日人類接近,但仍然不是今日人類的先祖。猿人已能直立行走,但上肢較長較大,下肢相對而言則較短,頭形額骨扁平而稍向後,下顎則較為向前傾出。 直接與今日人類相近或可說是今日人類的祖先,其身體結構、體格、外形及面相,均與今日人類無多大分別的,我們叫他做“真人”。 “真人”甚至已開始用一些粗糙的工具,如石器——較原始的石器,我們就叫這個漫長的時代做曙石器時代罷! 石器時代是一個很漫長的時代,最早可追溯至超過10萬年之前,由於早期進化緩慢,他們使用原始、粗糙的石器,使用了很長時期,才進展至器具較為細緻的“新石器時代”,新石器距今較短,可追溯至一萬多年前開始,在此之前的近10萬年,稱為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的最早期,稱為“曙石器時代”。曙是曙光之曙,即謂人類文明剛露曙光。 對於“真人”,在中國大地上後來發現了一些距今十多萬年前的人類遺跡,他們已開始有“生活”的模樣,有灰燼、有種子,也有一些動物的骸骨,故推測他們已開始有群居生活,採摘種子,甚至可能是種植用。亦即是說,這些“真人”在距今十幾萬年前,已有一些狩獵後拿回“家”慢慢品嘗的方式,或將種子、植物帶回“家”的周圍種植。 在中國,發現“真人”的地方,不是別處,正就是周口店發現北京猿人的地方的山上,在那裏有一個山洞,上述那些東西,都是在山頂洞裏發現的,故考古學家給他一個名字,叫做“山頂洞人”。 沙鍋屯文化 我們發現山頂洞人之後的其他人類祖先及文明,年代要推遲很後,那是在東北遼寧省的沙鍋屯地方發現的,故稱為沙鍋屯文化。 沙鍋屯考古所發掘到的資料顯示:這時期的人類,已有農業耕種,他們採用石犁、石扒、石器已非常精細,還有亦採用骨器,或將一些動物的骨,製作成各式各樣的工具。 沙鍋屯文化之後,中國大地上的人類,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無疑的,這時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也可以稱做陶器時代,因為他們已懂得將陶土捏製成各種器形,然後加以風乾或火烘。可以得心應手地製造各種陶器,而不像石器那么梗板及少有變化。 這種以陶器為中心及象徵的文化,有河南“仰紹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 前者最先在河南省仰韶地方發現,是一種以彩色陶器為主要象徵的文化,我們稱它為彩陶文化或仰紹文化。 仰紹文化與龍山文化 仰紹文化時期,不同地方或以產制具有與仰韶陶器相同的陶器及地區,廣義而言,都可說是仰紹文化,其地方甚至可包括陝西及甘肅,甘肅彩陶也是有名的,先人們用紅色的陶土製成各種容器,主要是缸或罐這類,然後在器上繪上線條或色塊,形狀多呈格子形,或犬牙形,顏色則以啡色及紅色為主。其年代大致介乎距今2,500年至4,000年之間。 黑陶文化則是指山東省龍山縣的浸過黑色釉而燒制出來的陶器,其色素雖然單一,但在器形及色澤方面,卻有令人欣賞之處。 黑陶文化概括的範圍,包括山東及河北一部份,其年代與仰紹文化接近。 良渚文化及紅山文化 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良渚文化及紅山文化的體系,他們都位處中原的東南方,在今日稱為華東地區,即江蘇、浙江、安徽一帶,良渚文化還以玉器出名,其在當時所製成用以觀賞及具有吉祥意義並作飾物用的玉器,稱為良渚玉,從其形狀多樣化及精致的手工觀之,良渚人是相當講究生活品味的。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