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回歸後已整整七年多,但這七年來的發展,卻是當初大多數人所沒有預料得到。
由於金融風暴的影響,香港發生了經濟大滑坡。不過,香港沒有在金融風暴過去後恢復過來,更不是一如大多數人所預期的較毗鄰國家恢復得更快,而是一沉再沉,失業率高企,財赤史無前例的嚴重,最令人擔憂的是原底極度豐富,高達4,800億元的儲備,迄今只餘下2,000多億元,這就不是單單金融風暴的問題了。
筆者一早在1998年5月在向特區政府呈遞的《如何解決香港失業及經濟問題》的建議書中,就已經懇切指出:香港經濟是“三毒俱發”,金融風暴只是其一,另外兩項是泡沫經濟行將爆破,以及經濟結構無法適應未來的情勢。
同時,筆者更預期香港將會出現大量財政赤字,失業率將會達到7.5%,連開工不足率的5%,總計失業或半失業者,將達12.5%以上,而且高失業率將會是香港未來的常態,經濟略為好轉時,最多只是略為降低一些而已,因此,筆者當時提出了長期、中期及短期的解決之道。
上述這些見解,今日看來,當然要眾所周知與大家所認同,但要知道,1998年時,香港正在欣欣向榮,失業率雖略有增加,卻仍只是2.9%,財政儲備仍然有4,800億之多,怪不得在一次新聞行政人員的餐會上,筆者向當時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提出上述觀點時,他認為筆者未免過慮,因為香港形勢大好也。
如今,六年過去,情況的發展比筆者所估計者壞得多。幾年之間,儲備耗了40%,而且仍高速地消耗下去,稅收只有支出的三分之二,而支出當中近四分之三,是用於公務員的支出,但政府多年來仍然視若等閒,虛耗公帑如故,直至近月,才要節省11%支出,但占政府幾出絕大部份,而且高至全世界均無法企及的公務員薪金,卻在公務員團體反對下屈服,分兩年才一共減低6%與削減公援等之“一刀切”,顯然是雙重標準。
由於大部份支出均非投資性,對未來不會有回報,當儲備耗盡,情況伊於胡底?
賣機場、賣隧道、賣大橋、賣得幾多?賣了之後,收益不是更為減少?
幸好中央對港愛護有加,自由行、首位太空人楊利偉到訪、以至最緊密經貿關係,所謂“想乜有乜”,但這些能根本可對香港起死回生嗎?
中央對香港可以做的都做了,但特區政府本身做過什么可以令香港脫胎換骨,適應未來的根本之道?
香港公民協會秘書長 高家裕
香港公民協會49周年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