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與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辛亥革命、孫中山與21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學者論文及節錄 >

城市發展不僅是一個經濟概念,也是一個政治概念,雖然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城市政治地位提升並不同步,但兩得的互助互動確實存在。

上海原以商貿金融工業發達而聞名,論政治地位和作用,上海原本並不顯著。19世紀的上海除了擁有全國最大的租界而略顯特殊,行政上不過是江蘇省松江府的一個轄縣,蘇松太兵備道的治所所在。進入20世紀,上海于政檀潮有氣勢,張園國會、蘇報案、民立報、同盟會中部總會,如此種種,國家政治舞臺上上海初據一席地位。辛亥革命前夕,一大批政治精英活躍或潛伏在這個”一市三治”區城里,上海光復後,更多的精英名流彙聚于此,將於此上演的一幕幕政治劇唱得有聲有色,唱得全國為之側目,唱得自身影響和地位空前升騰。

上海光復距武昌起義為35天,此間雖已有多省宣告獨立,然上海的意義實在非凡。一方面它及時減輕了首義之區的壓力,另一方面它帶動了江浙,策動了東南,推動了全國。孫中山高度評價:”時回應之最有力而影響於全國最大者,劂為上海。”實際作用還不限於此,光後的上海在出兵北伐、捐款助械、後勤供應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辛亥革命前後上海的巨大作用和實際貢獻帶動了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一、光復後成立的滬軍都督府,實際上就是上海市政府的一個雛型,上海由縣變市的實踐和嘗試。二、上海光復後,籌建臨時中央政府的活動在上海起步,資產階級共和國最早在上海醞釀,具有臨時國會性質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率先在上海成立。三、決定清王朝命運、袁世凱未來以及關係辛亥革命成與敗的辛亥議和最終移址上海,並在這裏完成了一切。四、民初政黨林立現象最初出之上海,上海光復後僅8個月裏,先後成立或主要活動在上海的黨團至少就有56個,顯然最初上海是政黨政治的中心,是眾多資產階級政黨團體的搖籃,”上海政黨之出現先於北京,北京之黨派大多脫胎於上海之政黨”。

這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發生於上海絕非偶然。當時漢陽失守,武昌窘迫,南京光復,東南底定,不少有望進入臨時中央政府之人滯留上海,而上海本身又彙聚了一大批精英名流,由是,局勢的變化為上海擴大政治影響、發揮政治作用提供了絕好的良機,無數風支人物的雲集又為上海政治地位和政治威望的飆升提供了空間。在革命中心由武漢向南京轉移過程中,與南京近在咫尺的上海一時扮演了頭號角色,於全國政壇舉足輕重。

辛亥革命時期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是一個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過程,發生在上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是上海政治地位提升的象徵和結果,反過來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和政治現象也為上海政治地位進一步提升起了莫大的促進作用。

辛亥革命時期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是上海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上海不僅是一個經濟上海也是一個政治上海的良好開端。今天的上海離不開過去,今天上海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正是當年的延續和發展。事實上辛亥革命時期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也為以後上海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創造有利的條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