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願芝的廣東米業與民國革命

《辛亥革命、孫中山與21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學者論文及節錄 >

近代廣東革命,軍政商之間的人脈關係極其密切,不少商紳人士均曾在民國政府的建構中產生過積極的作用。本文欲通過黃願芝於近代廣東的米業活動,提示其對民國革命時期軍餉財用、國計民生的多方貢獻。由胡漢民艱苦帥粵,經歷陳炯明叛變,至廣東新政府重建,黃氏前半生的活動均與上述各轉折階段尤關。在孫中山領導的廣東政權下,內外形勢未靖,作為資產階層的米業商人如何協調政治,又以何種機制維持省內民食需求,均是值得深究的課題。黃願芝的米業活動,反映廣東商人與國民政府關係的變奏。本文冀從此個案研究,對資產階級商人于民國革命的貢獻,並其各種錯綜複雜的政治取向,作初步的觀察。

本文各章嘗試說明:

  • (一)近代廣州米商活動,在商業範疇以外,包含著公共救濟的社會行動。為確保洋米源源輸入而組成的民食維持組織,往往彌補政府於地方經濟決策的不足;
  • (二)廣東成立的軍政府困難重重,特別在陳炯明叛亂,孫氏困于永豐艦上,米商黃氏曾發揮重要的救濟角色;
  • (三)在國民政府左傾的路線下,工人抗爭運動升級,惟作為資產階層的黃氏仍致力協調危機,解決糧食禁運問題;
  • (四)20年代後期,國家加強米業的銀根監控,加上業界中米糠行與米商鋪的互制風潮,米業的經營環境日趨惡劣,導致黃氏家族事業逆轉。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