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家裕在全港教師周年教學研究大會開幕禮致詞時深切指出,際此偉大時代,教師責任重大。(香港)(24/10/2009)
- 香港教育學院舉辦“教育傳承及社區研習”研討會,在2009年6月26日至27日舉行,香港教師會會長高家裕就上世紀80年代“深水bu中學”的個案,指出只要有新思維及因應同學的特殊情況,一樣可以把一間困難重重的學校辦得很出色。(香港)(27/6/2009)
- 小學校長會主席致函會員,反駁報章對該會“春節聯歡”成為課本加價間接幫兇的講法。(香港)(24/4/2008)
- 為滿足少數人的古音理想而迫令一般人改變習慣是荒謬與擾民的行為。(香港)(20/4/2008)
- 香港教師會主張除實行小班教學外,還應減少教師每週教節。(香港)(12/4/2008)
- 小班教學效果無需再討論,只是如何實行,教師會周年教學研究大會講者一致如是說。(香港)(12/4/2008)
- 仁濟醫院蔡百泰幼稚園重啟發潛能,建立小朋友信心。(香港)(11/4/2008)
- 香港教師會就教育學院《發展藍圖》提七大重要意見。(香港)(31/3/2008)
- 教師會會長在木鐸獎頒獎禮上指出,教師應經常自我增值,以適應急速變化的教育環境。(香港)(9/3/2008)
- 性教育工作者指教材嚴重不足,教育局則謂會採取多種策略,加強性教育的支援。(香港)(15/2/2008)
- 新鴻基《讀書樂》演講會,于丹講“讀經典 感悟人生”,深入淺出,將大思想家哲理娓娓道來。(香港)(12/1/2008)
- “香港記憶力錦標賽”頒獎禮舉行,教師會長強調增強記憶力與分析、理解能力提升絕無矛盾。(香港)(12/8/2007)
- 14歲女會考狀元產自元朗非名校,小凱琳自言讀書感興趣成績自然好。(香港)(8/8/2007)
- 考試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成績“肥佬”也可做到特首,曾蔭權如是說。(香港)(7/8/2007)
- 中國“和平崛起” 建立“和諧社會” 是復興中華文化的一次靜默的“新文化大革命” —— 高 家 裕 (10/3/2007)
- 減教節及降每班人數,全民重視教育,社會才有希望 ──香港教師會會長 高家裕
- 香港教師會就“教師壓力報告”回應。(香港)(23/12/2006)
- 羞辱方法教育結果適得其反,男子迫幼兒“剝光豬”遊街罪成判守行為。(香港)(13/11/2006)
- 私人辦學在香港。高家裕(1/11/2006)
- 教育擬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保留飯碗須在定期檢驗中過關。(中國)(8/9/2006)
- 香港教師會向立法會教育委員會提交有關幼稚園問題之意見。(香港)(10/4/2006)
- 國內學者呼籲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指不利培養自主創新人才。(中國)(11/3/2006)
- “和諧教育”在香港的實踐初探——陳城禮博士(香港教師會李興貴中學校長)譚錦銘(香港教師會副會長 香港教師會李興貴中學校監)(25/10/2005)
- 教育改革與和諧的教育——郭康健博士(香港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系助理教授、香港教師會李興貴中學校董)(25/10/2005)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教育——高家裕(2005年10月25日在成都舉行“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教育交流座談會”發言稿)(香港教師會會長、珠海學院教授)
□ 摘要
□ 目錄
□ 壹、前言
□ 貳、中國傳統與文化教育
□ 參、和諧教育的課程編排、內容和目標
□ 肆、和諧教育的實施方式
□ 伍、結語 - 香港教師會向教統局提立場書,申述“改變管治文化,紓解教師、學生及教育官員的壓力。(香港)(26/8/2005)
- 內分泌幫助睡眠,若遲分泌則早睡也沒用。(美國)(7/4/2005)
- 學生家長明理,知教育可以影響一個民族,不忘向老師打氣——李淑芬。(23/1/2005)
-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改革咨詢文件”的意見。(香港)(13/1/2005)
-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對三、三、四學制的意見:(香港)(13/1/2005)
- 對「三三四學制改革」的意見——李長馨。(香港)(13/1/2005)
- 對學制、通識科、校本評核及人力資源的意見——郭民亮。(香港)(13/1/2005)
- 「三、三、四」可行,但教改與課改不必捆綁式同時推行——林瑞馨。(香港)(11/1/2005)
- 應要信任老師們的良知與內心力量——黃寶嬋。(香港)(21/12/2004)
- 香港教育出了些什麼問題? ——高家裕 (16/7/2004)
- 反對大學削資,應先檢討內部資源運用。(5/1/2004)
- 讓孩子輕輕鬆鬆,滿心歡喜地獲得知識是現代的潮流。
- 報章社評籲學生不可成為既得利益者棋子及要做改革急先鋒。(香港)(14/11/2003)
- 從溫家寶總理對教師談話說起:談談教育上的4個問題────高家裕
- 在疫症肆虐下,學校應否停課,家長、校長有不同意見。(香港)(27/3/2003)
- 香港教師會–2002~2003年度教學研究周年大會”生命素質與生命教育”(15/3/2003 )
- 《學生擦黑板學校給”工資”》報道引起關注,贊成與不贊成者紛紛發表意見。(中國、廣東)(16/3/2003)
- 香港教師會就”語常會”關於提升香港語文水準建議書之初步意見。(22/2/2003)
- 升中派位填志願,今年有所變更,論者有贊有彈。(香港)(20/1/2003)
- 潘宗光獲延任至08年,理大削副學士課程,300教職員受影響,”校長謂:大學已無肥膏可言”。(香港)(14/1/2003)
- “語言教育及研究常委會”認為應在小3、小6及中3分階段設語文評核試。(香港)(2/1/2003)
- 尼爾.布殊認為:教育重在培養創造力,不應以是否聽話為標準。(美國、中國)(20/12/2002)
- 廣東實驗中學首度實行無人監考,認為可以培養學生自律誠信。(廣東)(13/12/2002)
- 高教改革方案有贊有彈。(香港)(28/11/2002)
- 名校轉直資,曾榮光斥為”不倫不類”。(香港)(20/10/2002)
- 香港教育改良謅議 (8/10/2002)
- 戴希立認為教育界反思怎樣節省資源,同時又謂可省者不多。(香港)(7/10/2002)
- 陳婉珍認為不能因生意而疏忽兒女教育。(香港)(30/9/2002)
- 戴希立認為建立良好校風,不能單靠校規。(香港)(27/9/2002)
- 張非認為”終身學習”只是美麗動聽的包裝-----高家裕。(香港)(12/9/2002)
- 梁偉能提議不同學校訓導人員互相分享經驗。(香港)(30/8/2002)
- 何漢權認為:校園接連發生肢體及語言暴力,皆因不重視德育,欠個人承擔。(香港)(30/8/2002)
- 被敲打教師獲賠償案,教育界指教署只發指引而無跟進。(香港)(27/8/2002)
- 數學權威丘成桐、吳重振不贊成速算練習,認為無助數學邏輯發展。(香港)(25/8/2002)
- 母語教學云乎哉?前景危矣!(香港)(11/7/2002)
- 從特區新班子淺說香港教育上的一些問題-------高家裕(香港)(1/7/2002)
- 教統局長贊成大學3改4,並言會對整個教育進行檢討。(香港)27/6/2002)
- 心理專家指:子女內心困擾有跡可尋,家長角色最為重要。(香港)(29/5/2002)
- 父母應否對孩子體罰,英國對聯國組織譴責有保留。(英國)(21/5/2002)
- 對五四運動的紀念與反思----珠海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何沛雄博士
- 港大醫學院冀10年內成世界10大,這話怎講?(香港)(30/4/2001)
- 珠海學生報《評論》認為:香港推行傳媒教育急不容緩。(香港)(24/4/2002)
-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學生價值觀」—————————-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質素保證及教育服務)彭敬慈博士
- 中國傳統文化與價值內化——————————-林瑞芳博士 香港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 中國傳統文化與教養孩童評論———————————————————-陸趙鈞鴻博士
- 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我們的孩子 ——————————–耀中教育機構總監 陳保瓊博士
- 中國傳統文化與教養孩童———-黃迺毓(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教授)王怡雲(元智大學教育學程中心講師)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抓好學生品德教育——————–上海市教育學會 馬聯芳
- 香港教師2000–2002年度教學研究週年大會「中國傳統文化與學生品德教育」 ———-臺灣 淡江大學 蓋浙生教授
- 轉載《名人談敬師》(第二集),並籲尊師重道以達發揮教育,發展社會功能。(25/1/2002)
- “展翅計劃”是否”有用”?學者與勞工處官員各執一詞。(香港)(6/1/2002)
- 校友、宗教是否應成為自行收生計分項目,各有不同看法。(香港)(18/12/2001)
- 伍詠華院士認為香港應推動”科學普及”活動。(香港)(18/12/2001)
- 潘天賜指收緊無證兒童入學,是”雙生標準”。(香港)(11/12/2001)
- 主教致函屬下學校收無證兒童引發爭論。(香港)(10/12/2001)
- 教統局長謂:”好好裝備自己,入世會有很多機會”。(香港)(13/11/2001)
- 黃重光教授認為:兒童行為、心理如有障礙,應及早予以治療,不必擔心標簽問題。(香港)(11/9/2001)
- 《明報》社評主張減低學生與教師比例。(香港)(8/9/2001)
- 學校結龍反應差,團體建議教署應加強宣傳。(香港)(27/8/2001)
- 港大法學院長陳弘毅不贊同教改會有關法律課程改制建議。(香港)(13/8/2001)
- 蔡國光主張將考試局及課程發展議會合併。(香港)(10/8/2001)
- 馬力指教育署欺騙廣大家長及學生,應該道歉!(香港)(2/8/2001)
- 小六男女生不合併派位有理由,為免學位”被奪”,專家建議一於入讀男校。
- 由16歲少女父親節送壯陽保健品給父親說起: 專家論父母是子女的最佳性教育導師。 (中國·四川)(24/6/2001)
- 成報社論認為政府應向海外推介”副學士”。(香港)(20/6/2001)
- 耶魯大學校長認為中國開拓歷史機遇,只19世紀美國可以比擬。(中國)(15/6/2001)
- 理大校長潘宗光認為削減大學經費,不利高科技發展。(香港)(12/6/2001)
- 柳三禪主張:學習歐美,使教育成為一種產業。(內容據太陽報柳三禪專欄)(2/6/2001)
- 教統局長否認”副學士課程”如同”8萬5″,指未來要靠”腦力”而非”勞力”。(香港)(1/6/2001)
- 黃重光認為”父母教育”很重要。(香港)(1/2/2001)
- 獲”資訊教育城”徵文獎項,中7學生建議集中資源。(香港)(1/2/2001)
- 行為學家李寶能指大學生自殺是教育本末倒置的結果。(香港)(31/1/2001)
- 體藝中學校長認為當局應訂下長遠體育人才培養計劃。(香港)(11/10/2000)
- 兒童成長及成功最重要因素–家庭和睦。(英國)(23/9/2000)
- 毅進計劃大受考生歡迎,但前景卻遭質疑。(香港)
- 有問題的不是學生,而是決定學生成敗的人。
- 基本能力測驗,會不會走回頭路? —- 嘉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