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與建設:孫中山的抉擇

《辛亥革命、孫中山與21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學者論文及節錄 >

17世紀中葉以後,歐美一些國家完成了工業革命,迅速強大起來。此時的清王朝還沉醉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中。僅200年,頹廢的局面便不可收拾。其後欲振與中華者,總是在實業建設和政治革命方面煞費苦心,前者有洋務、維新派,後者有太平天國、義和團等,但目的終未達到。

孫中山是革命家、政治家,又是20世紀初中國經濟建設的設計師。他在革命和建設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理論,有的還付諸於實踐。在革命和建設關係上,他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1. 海外學習,萌發建設的藍圖。
  2. 建設難成,政治革命的發動。
  3. 革命失意,建設便淪為空想。
  4. 三民主義為網領,民主主義為歸宿。
  5. 時代決定了孫中山主要是一個革命家。
  6. 孫中山的抉擇是主動的,又是被動的。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由孫中山的思想和活動可以看出:革命和建設是近現代中國社會不斷出現的兩個主題,它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矛盾之處表現在:革命更多的是破壞,建設則是創造;革命是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建設是踏踏實實的事業;革命是短促的突變,建設是長久的漸變。二者的統一表現在:一定的條件下,沒有革命,不掃清障礙,就不可能建設;革命如果離開了建設,就得不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就難於持久和成功。一味的革命和一味的建設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

革命和建設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採取和諧的形式,相互促進共同實現的。革命最終是要達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目的,這是檢驗革命成功與否的標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