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戰後國際間重大問題及事件-捌、9.11事件與國際恐怖主義

國際關係

20世紀最後10年,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及文化等交往頻繁,加以資訊科技及互聯網技術急速發展,使全球一體化進展至一個新的里程。

然而,國際恐怖組織也在全球化地進行恐怖活動,他們往往為了自己認為神聖的使命,以犧牲自己生命來換取使襲擊的對象,造成重大傷亡。

被襲擊的對象,有被認為是主要敵人的標誌性目標,也有不少是無辜平民百姓,甚至婦孺。至於規模最大、損害最劇、死亡人數最高的,則是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貿中心兩座大樓被襲後倒塌,與及華盛頓國防部大樓被襲事件,使死亡人數達到2,800多人的空前紀錄。並從而引發了其後的遍及全球的反恐運動。

一、 各地恐怖活動的由來及概況

大規模而持續的恐怖活動,大抵均有其長遠及要達成的目標,但他們爭取達成目標的方法,卻不以談判或政治性的途徑去解決,而是以恐怖手段,造成災難,使敵對者受到震懾、恐懼而作出讓步或受到重大損害。

然而對於這種冷酷的殘殺手段,不僅絕大多數不會令其要對付者屈服,而且往往招來報復、怨怨相報,或是與國際合作,以合法途徑加強反恐怖措施。

但國際恐怖主義或地區性恐怖組織卻仍然不斷採取恐怖手段,以至硝煙處處,血肉橫飛,那是令人遺憾的。

現僅將20世紀最後二、三十年間的主要恐怖組織及活動略述如下:

一些國家被指長期支持恐怖活動

(一) 在國際上所發生的一些恐怖活動,往往是由一些組織或國家在幕後支持或資助,在有足夠佐證之下,聯合國或國際間會將一些組織列為恐怖組織,以便有效地遏制其活動及拘捕其組織成員。但有些國家,卻在暗中支持有關活動,以至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其採取一些如經濟制裁等手段,以減削其資助恐怖活動的能力。

過去,先後被美國及其盟邦列為支持恐怖組織的國家,包括敘利亞、利比亞、蘇丹及也門等,此外薩達姆治下的伊拉克及伊朗革命政權,也被指有可能支持恐怖活動:

(1) 敘利亞:敘利亞被指為支持恐怖活動的期間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泛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取得敘利亞政權開始。敘利亞現任總統阿薩德的父親老阿薩特總統,過去長時期支持”真主黨”在黎巴嫩的活動,目的在針對以色列。

(2) 利比亞:利比亞這個面積廣大但人口不多的北非國家,以其豐富的石油生產而擁有富裕的財富,在強人卡達菲的領導下,西方國家懷疑其經常運用其資源資助一些恐怖組織及恐怖活動,如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上的回教游擊隊等。

此外他也牽涉入一宗在英國蘇格蘭上空發生的泛美航機爆炸空難事件。美國懷疑事件由利比亞幕後支持,兇手亦藏匿在利國。要卡達菲交出不果,故於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對利國施以轟炸,企圖殺死卡達菲(據傳其女兒在空襲中死亡)。

(3) 蘇丹及也門:這兩個分別處於非洲東北部和阿拉伯半島西南部的國家,同樣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民族國家,但她們也同樣是在前蘇聯時代與蘇聯友善及由馬克思主義者掌政,她們原均與英國有密切淵源(南也門的握紅海咽喉的亞丁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但其後均倒向蘇聯。
蘇聯解體後,這兩個國家仍一直被美國指為幕後支持一些發生在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恐怖活動。

(4) 阿富汗: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阿富汗各族各派反蘇武裝力量將蘇聯軍隊驅趕回國後,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和全國大部份地均由塔利班政權所控制。
其後,塔利班被指支持恐怖活動及窩藏9.11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本。拉登,終而被聯合國通過派出聯軍對其採取軍事行動,並將塔利班政權摧毀。

真主黨、哈瑪斯等針對以色列

(二) 針對以色列的恐怖活動:
自以色列復國後,阿拉伯世界中即不斷湧現以摧毀以色列為目的的各類武裝組織,經近30年鬥爭,以立場較溫和的法塔赫所領導的巴勒斯坦解放陣線終於與以色列達成協議。由以色列將取自約旦的約旦河以西土地及原屬埃及的加薩地帶,交予由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治、供巴人自治及生活。

不過,這一協議並未為中東地區帶來真正和平,因當中還有一些較激進的組織,不肯就此罷休,包括:

(1) 哈瑪斯激進組織:其活動範圍主要在自治區內,他們在巴勒斯坦人中獲廣泛支持,甚至巴解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也對其無法控制。

哈瑪斯經常在自治區內襲擊巡邏的以軍、以軍哨站、猶太人殖民區,甚至在以色列境內的城市放置炸彈,或以自殺式炸彈製造恐怖活動。以色列進襲巴人城市進行報復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緝捕哈瑪斯組織的成員。

2003年6月初,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正式向以巴雙方提出和平路線圖,以達最終的巴勒斯坦建國的目的,並與五個阿拉伯國家舉行會議,有關計劃還獲得她們支持。

在布殊總統、以色列總理沙龍、以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阿巴斯於6月5日會晤時,沙龍答允不再容許猶人在自治區內殖民,最終讓巴勒斯坦建國,而阿巴斯亦答允壓止對以的恐怖活動,並將與哈瑪斯組織領導人會談等。
然而,哈瑪斯隨即表示不會與阿巴斯會談,同時指責阿巴斯對以讓步太多,無異是對巴勒斯坦宣戰。這使得阿巴斯處於兩難局面,哈瑪斯的強硬激進,由此可見。

(2) 真主黨:真主黨活躍於黎巴嫩南部的反以色列組織,受著敘利亞官方的支持,真主黨主要是在黎南向以發動炮轟,但每次均遭受到以色列的更大規模報復。

由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以一直不肯交還,而敘利亞又一直以”以土地換取和平”為中東和解的條件,故敘一直是最不肯妥協的國家,但自布殊提出”中東和平路線圖”之後,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表示願意支持,而真主黨亦揚言自己並非恐怖組織。因此,真主黨有採取較溫和路線的機會。

愛爾蘭共和軍,恐怖活動,曾長期困擾英國

(三)會對英國的恐怖組織:
過去長期以來,英國一直受到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襲擊所困擾,原因是當愛爾蘭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時,基督教徒佔大多數的北愛爾蘭深恐若全愛脫離英國,日後會受絕大多數是天主教徒的愛爾蘭壓迫,因此要留在英國之內。自此以來,只佔北愛較少人口的天主教徒,便組成”愛爾蘭共和軍”經常在北愛及英國本土,甚至首都倫敦發動恐怖活動(保守黨在黑池舉行年會,也遭遇到爆炸事件),直至20世紀90年代,英國與代表愛爾蘭共和軍政黨新芬黨達成協議,在北愛進行自治,並保證少數的天主教徒獲得應有的政治、社會及宗教上的平等,同時愛爾蘭總理亦表明不會要求與北愛合併,這一纏綿數十年的衝突,才告緩和下來。

不過,針對英國的恐怖活動卻在踏入21世紀後開始激化。在支持以色列的問題上,英國與美國採取一致的立場,因而激發了伊斯蘭激進組織的憤怒,該等組織聲言:英國將會成為被襲擊的目標。

在美國”9.11事件”後,英國多處地方及倫敦希土路國際機場,多次響起可能受襲的警號。

車臣分離份子在俄種地製造血腥襲擊

(四)針對俄羅斯的恐怖活動:
自前蘇聯解體後,原有的15個加盟共和國均成為獨立國家,其中俄羅斯聯邦是獨立後最大的一個國家,領土包括歐洲部份、西伯利亞和遠東山區。

獨立後的俄羅斯人口接近2億,而且民族因素仍然非常複雜,當中除大部份為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人外,還有不少是烏克蘭族(亦是斯拉夫民族),此外,還包括哈薩克、吉爾斯等,突厥語系的部族,在其歐洲部份南部,鄰近格魯吉亞(亦為前蘇聯時期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的車臣共和國內的則為車臣部族。

車臣族人是信仰伊斯蘭教、民性慓悍的民族,在蘇聯時期雖受到高壓統治,但因蘇聯中央政府能夠強面有力地控制,還不太成問題。但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力量轉弱,車臣人乃乘機要求獨立。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多次派兵進入車臣征剿其武裝游擊隊,均無徹底效果(美國對於別國進行打擊境內分離份子時,往往提出”人權”的問題,但對俄國的血腥鎮壓車臣分離運動,卻視若睹)。

至葉利欽辭職,由普京任俄羅斯代總統時,以大規模行動征剿車臣游擊,並且獲得重大成果,這也是使普京獲得長期以來受車臣問題困擾的俄羅斯人的歡心的原因,故在正式競選時,普京即獲絕大多數選票而當選蘇聯解體後的第二位俄羅斯總統。

不過,其後車臣人的反俄及爭取獨立運動,並未因此而停止。他們在車臣境內被沉重打擊,卻在全俄羅斯境內的城市以激烈的恐怖方式來打擊俄羅斯。

2002年,為數約六、七十名的車臣槍手,佔據了莫斯科軸承廠歌劇院,脅持了數百名觀眾作人質。槍手當中,半數以上是丈夫被俄軍殺死的寡婦,她們腰纏炸彈,手持手榴彈及自動步槍,並聲言:俄羅斯若不答允讓車臣獨立,便會每隔一段時間便殺一名人質。

最後,普京以要他們投降的時間已屆,強行攻入歌劇院,由於特種部隊在攻入之前,先行向歌劇院內發射麻醉氣體,所以雖然所有恐怖份子都被擊斃,但亦造成百多名人質因中毒而死亡的慘劇。

此一事件,引致全球各國領袖紛紛對恐怖脅持行動予以譴責,並對死難者家及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慰問。

不過車臣的恐怖襲擊並未因此而停止,單是在2003年5月中至6月5日的三個多星期內,由車臣游擊隊發動的恐怖襲擊就有下列數宗:
(1) 2003年5月12日,車臣共和國北部重鎮茲納緬斯科尼發生汽車炸彈襲擊事件,當地政府大樓和聯邦安全局辦公大樓受到嚴重破壞,造成至少59人死亡及200多人受傷。
(2) 5月14日,一名混在人群的女襲擊者,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以東的伊利斯克汗.尤特鎮的慶祝節日集會上,引爆身上炸彈,造成30人死亡,百多人受傷。
(3) 5月30日,格羅茲尼一公共汽車遭襲擊,造成3人死亡,8人重傷。
(4) 僅僅事隔6天的6月5日,在車臣以西的北奧塞梯共和國北部莫茲多克市,一名身穿醫護人員白袍女自殺襲擊者在清晨時分,登上一輛載有空軍軍人和技術人員的大轎車,並引爆藏在白袍下面的炸藥,造成包括5名飛行員、3名機師在內的15人喪生。

由於在可見的將來,俄羅斯不會讓車臣獨立,並繼續對其叛軍進行征剿,而分離份子也不會放棄獨立要求及進行報復,因此恐怖襲擊仍會層出不窮。

菲律賓有回教游擊隊和阿布沙耶夫武裝部隊

(五)針對菲律賓的恐怖活動:
菲律賓有”千島之國”之稱,因其除北部及南部最大的呂宋島和民答那峨島外,中部大大小小的島嶼達千個以上,因而國土之間主要靠船隻航行。

由於海面遼闊,島嶼星羅棋布,加以存在著宗教上的問題(北部以天主教徒居多,南部則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因此一直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多個反政府游擊隊。

在各反政府游擊隊當中,歷史較久的是南部的回教游擊隊。這一支武裝力量,受國際伊斯蘭勢力所支持,其中利比亞的卡達菲一向被認為是幕後的支持者之一。

另一支是近年崛起的阿布沙耶夫所領導的游擊隊,這支游擊隊擁有龐大武裝力量,除時常與政府軍正面交鋒外,也經常以綁架手段對付外國游客和本國富商,並更常常加以殺害。

阿布沙耶夫不僅與拉登所領導的阿爾蓋達組織關係密切,他與拉登還有姻親關係。

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夫人聲言不會與恐怖份子妥協,會堅決予以打擊,而且美國對菲律賓的反恐亦全力予以支持。

東突疆獨份子,經常進行恐怖活動

(六)針對中國的恐怖活動:
對中國的恐怖組織:主要是新疆分離主義者所組成的所謂”東突”組織。俄羅斯及西方人向稱前蘇聯的中亞細亞,即今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國所在地為”土耳其斯坦”,即”土耳其人的地方”或突厥人的地方。

中國的新疆在漢、唐、元、清各代,均由中國統治,清朝正式設省,至民國時沿舊,並以迪化為省會。

新中國成立後,以區內維吾爾族佔大多數,因而改稱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並將迪化恢復維族名稱,即烏魯木齊。

不過,新疆維族人中有一小撮分離份子一直在國內外推動分離運動,並在國內進行恐怖破壞活動。由於這些份子過去與藏匿在阿富汗的阿爾蓋達組織有緊密關係,並接受阿組織的訓練,加以其經常進行恐怖活動,故被聯國列為恐怖組織。

不過,由於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及烏茲別克等國充分合作,組成了”上海五國”,其後更改組及擴大為中亞合作組織,推動經濟合作及地區安全,各中亞國家均不對”東突”組織予以支持。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更曾到土耳其訪問,並獲土耳其總理答允不會容許”東突”在土耳其設立辦事處(土耳其被認為是所有突厥族的大祠堂),故東突在國際上日形孤立。加以中國在新疆內投下大量資源,改善當地經濟,故新疆分離運動,只是一小撮人不顧大眾利益的主觀意圖。

 

二、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及”9.11事件”

發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紐約世貿中心及國防部大樓襲擊事件,可說是人類有史以來,也是最出乎人意料的一次最恐怖的襲擊事件。其襲擊對象,均屬美國極具象徵性的建築物,而其手法及過程,均經過長時期的設計及部署,可見這次事件是恐怖組織針對美國的報復與攻擊的長期間中最大最高的一次。

過去兩年,恐怖份子在中東及東非已發動過多次重大襲擊

在此之前的過去兩年,恐怖份子實際上已在中東及非洲對美軍或美國政府設施進行多次恐怖襲擊,前者是一艘在阿拉伯半島南部也門附近海域的美艦遭襲擊,造成百多名官兵死亡;後者則是美國駐東非國家肯尼亞使館的被襲,事件中的巨大爆炸,造成百多二百人死亡,以及數以百計的人受傷。

美國情報當局調查有關事件,懷疑這幾宗事件均是受一些以伊斯蘭極端份子組成的恐怖組織所為。他們的成員來自不同的中東及北非的阿拉伯國家,以至巴基斯坦等。甚至一些已在歐美移民多年的阿拉伯裔和伊斯蘭教的教徒,也有牽涉其中。

當然,他們相對于善良的阿拉伯裔和伊斯蘭教徒,只是一個比例不大的數目。但由於他們所採取的手段、以及在國際上廣泛的聯繫、豐富的財源,產生的破壞力卻是非常巨大的。

造成這股勢力龐大、覆蓋面廣泛的恐怖活動,終至演成這次令人震憾的恐怖襲擊。其主要原因是戰後以來,中東以、巴問題的激化及長期來無法解決。但當中又可分三個方面來說明:

源頭來自對以色列的仇恨

(一) 以巴問題造成的仇恨:
自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方復國,大量巴人不願被以色列管治而紛紛離開長期生活的故土時,便在不同地區組成反以武裝力量,他們受到其他阿拉伯國家官方和民間所支持。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除了發生多次正式戰爭外,與巴勒斯坦武裝份子的互相襲擊與報復,更加無日無止。對於以色列的強大軍力及殘酷的報復,巴人無法正式取勝,惟有組織個別的襲擊或自殺式恐怖行動。

此外,由於以色列是猶太民族,致使本來是以色列復國過程中與巴勒斯坦人領土及生存權之爭,卻更演變成伊斯蘭世界對以色列的仇恨和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特別是美國的仇恨。

和阿拉伯人的民族性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因素

(二) 阿人民族性及伊斯蘭教義,容易孕育出對他們認為是真理的偏執之見、以及激烈行動:阿拉伯民族所源自及居住的地區,多是寒暑俱烈的沙漠地帶,由於浩瀚無邊的沙漠、以及艱苦的生活條件,使其個性普遍存在偏激及敵我分明的觀點。

而在伊斯蘭教義方面,由於對”真理”的追求與堅持,對他們所認為的”邪惡勢力”,會務求加以剷除而後快,因而不僅採取激烈的行動,而且容易產生使人願意犧牲自我,以達聖戰目的的自殺式襲擊行為。

科技及全球化助長恐怖組織發展

(三) 科技發達及經濟全球化,使恐怖組織更易聯繫及組成龐大力量:由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電腦及互聯網應用技術的突飛猛進,使恐怖份子更易通訊及組織起來,他們利用科學技術,使恐怖活動提升。

同時更由於經濟活動的國際化,恐怖組織可以利用跨國銀行的金融系統,將財政資源調配予不同地區的組織和人員,因而使20世紀末期,以至踏入21世紀之時,恐怖組織活動更見頻繁,規模亦更加巨大。

布殊取態,使問題更加激化

(四) 布殊總統上任初期取態使問題更加激化:雖然以、阿的衝突已有數十年,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爭戰亦已有十數個世紀;”9.11襲擊”也實際上已部署了多年,但毫無疑問,美國總統布殊上任伊始,對以、巴問題及阿拉伯世界的取態,卻是使問題激化的因素之一。

由於布殊以地方大員德薩斯州州長入主白宮,對國際關係及外交事務欠缺經驗。其內閣班子,包括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國家安全顧問賴斯等,均被視為鷹派人物(國務卿鮑威爾因主管國務院,其職能為處理外交關係,工作崗位的先天性使他取態較為溫和),加以這時已不像過去有蘇聯存在,中國又正致力於經濟發展。因此在國際上再無大敵存在,內心上易產生”捨我其誰”的心理,而表現在行動上則是單邊主義。

發生在中國海南領空的”撞機事件”中,美國初期的態度亦是如此。

加以英國自工黨上臺,貝里雅擔任首相後,其外交取態與美國更趨一致,布殊總統上臺,貝、布兩人合作更為緊密。

有評論認為(包括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導致9.11恐怖襲擊,除恐怖份子本身的殘酷心態與行為外,部份西方國家領袖,沒有對矛盾及衝突源頭認識透徹及設法加以化解,反而採取單邊主義;欠缺對其他一方作多角度地考慮,因而使問題更加激化。

上班期間,突然發難

9月11日上午8時許,紐約如同美國東部其他大城市,人們正在忙於上班,以開展其繁忙的一天。這在紐約而言,其繁忙程度又較諸其他地方更甚。因為紐約是國際金融中心、商業貿易中心,不少企業王國均在紐約設有總部,其眾多的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更是紐約作為美國以至世界財經之都的象徵。

就在這天上晴空萬里、地上車水馬龍之際,時鐘指針踏正8時45分,全世界最高的曼赫頓商業中心區的”世貿中心”,突然被一架民航客機撞著,並冒出大量濃煙及火光。這麼在亞洲正是北京時間晚上8時45分(香港時間相同)。稍後,香港的電視臺播出特別報告,稱世界最高的世貿中心被一架民航機撞著,並播出大廈高層正在冒煙、毀損及將其上的樓層外表熏得黝黑的畫面。

最初大家以為是飛機失事

起初,這起飛機撞擊事件,大家都以為是民航機失事,誤撞世貿中心。但在首次撞擊後相隔12分鐘,另一架民航機又再撞落在世貿中心的另一座摩天辦公大樓。這時,人們才意識到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行動。

由於在首座大廈被襲後,美國及各國的傳媒,已直播這宗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民航機”失事”、撞毀”著名”商廈的新聞片段。故當第二架飛機在12分鐘後撞落第二座時,傳媒及私人攝影者,均可清晰將過程拍攝下來,並傳送至全世界的電視觀眾面前。

正當美國以至全世界的人還在目定口呆、腦中一片空白,無限震憾與疑惑:”怎會這樣!?”之時,遠在首都華盛頓的五角大樓,這座象徵美國在全世界武力的國防辦公大樓,亦遭另一架民航機撞下,使其中一部份樓房毀損嚴重。

至此,大家才意識到,美國正在一場不宣而戰的戰爭中遭受突襲,這亦是美國自立國以來,本土首次被敵人攻擊的一次。

市長親到現場指揮,大廈塌下倉忙逃生

隨後,大量消防員分別趕至被襲現場,搶救傷亡者。紐約市長朱利阿里亦趕到現場,瞭解情況,指揮救亡工作。

但在一小時許以後,兩座百多層高的世貿中心卻在轉瞬間先後倒塌。原因是撞机后,机上大量燃油所引起的大火,將鋼筋結构燒熔,造成整座大廈倒塌。

在倒塌前,已發生一些人在大廈窗口、在熊熊烈焰中揚巾求救,或是由百數十層高的樓層上,自窗口中躍下,以為可以有億萬分之一的生機的令人哀傷與震驚鏡頭。而在兩座大廈先後倒塌時,分秒前仍是好端端的兩座大廈,連同裏面的眾多寶貴生命,卻玉石俱焚地就此消失。餘下的只是巨大的、直沖雲宵的濃煙及沙塵。

當時,朱利阿里市長在大廈倒塌時,與附近圍觀及救援的人員、或所有能夠逃出生天的人的一樣,倉忙逃離現場。夾雜著龐大沙塵的氣流,沖向現場周圍的廣大街道區域。

一個形同地陷天崩的洪荒世界,令人震怵、不知所措地出現在現實世界的”全球經濟之都”之中。

300多名警員及消防員殉職

朱利阿里市長及不少人僥倖地走避得及,但在場救援的警員及消防員當中,卻有300多人葬身在瓦礫之中,成為人類救災事件中,公職人員傷亡最多的一次。

由於兩座大廈內已有不少人陸續上班,估計有數千人死亡,而且當中絕大多數是在科技上、商業上及行政上的精英。尚幸平日本為會有無數前來觀光遊覽的人,由於尚未到開放時間,故死者尚未有包括這類外地遊客,否則傷亡人數將會更多。

至於國防部的死傷人數,亦達數百人,可說是美國公職人員的一次最大災難。
除此之外,在這次被襲事件中,被騎劫的民航機除撞落在世貿中心的兩架和撞落國防部的一架,合共三架外,尚有另一架民航機墜毀在賓夕凡尼亞州。由於在該機撞毀前,有乘客曾致電回家表示飛機被騎劫,而事件調查亦證實飛機墜毀前,曾發生乘客與劫機者打鬥、致航機在賓夕凡尼亞州墜毀,使劫機者未遂所有制願撞落他們的目標。

被劫航機共4架,一撞國防部、另一墜毀賓夕凡尼亞州

據估計:該機上的劫機者,其原定的襲擊目標應是白宮或國會山莊。

至於這次災難事件,由於現場範圍廣大,塌下的瓦礫、鋼筋水泥太多,故災場清理了幾個月才完成有關工作。而最後證實這場死難者的人數共二千八百多人,當中包括了在國防部撞機中的死難軍公人員及4架民航機上的乘客與機組人員。

在事件中,多家國際性大企業因大量員工遇難而致運作上遭遇重大困難。死者當中,也包括大量的各國企業的員工,其中以英國為最多。

三、美國本土的調查及應變

數年前已作部署,劫機者只學駕駛不學降落

在”9.11襲擊”發生後,美國有關部門,除忙於救災及防範類似事件再發生外,亦分由司法部、聯邦調查局及中央情報局進行地氈式調查和緝捕凶徒。

結果,調查顯示:劫機者早在數年前已在美國佛羅列達州的航空訓練學校參與學習駕駛飛機訓練,但他們所學習的卻只是駕駛飛機而沒有學習降落的操作,可見其早具”劫機後不再降落”的決心。

另有消息指:早在年前已有負責訓練人員,發現這批只學駕駛、不學降落的特殊情形,並已向情報機構作出報告,但該機構卻沒有對有關消息認真核實、上報白宮,並跟進作嚴肅處理及追查。

首次騎劫民航機作工具,當局事前全無防範

由於民航機被劫作恐怖襲擊,過去從未發生過,以致空軍當局未有加以防範或起飛攔截,這亦是襲擊事件能得以成功的原因。所以,美國航空管制當局,曾在其後的幾天暫停主要機場的升降;在恢復升降後,亦禁止任何飛機飛近白宮及國會山莊等重要建築物的一定範圍之內;小型私人飛機更在一個期間內禁止在一些機場升降。

另一方面,除了加強對出入境及乘搭航機人士的安全檢查外,美國亦派出海岸巡邏艦艇,加強海上保安。

多方加強防範,風聲鶴唳

對於各政府建築物,如橋梁等重要交通設施、國防設備、發電廠等能源設施,以至地標–如自由神像等,也加以防衛。

其後,由於經常接獲情報,指恐怖份子會對某些目標進行突襲。同時,美國多個公私機構、包括國會山莊,均接獲碳疽病毒信件;有被接觸者、包括郵務人員在內的人被感染死亡。由於美國感受到恐怖份子的威脅將長期存在,故除謀求國際合作,以強而有力的行動,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外,也在國內實施了一些措施:

成立國土安全部

(一) 成立國土安全部:為了有效及統一指揮各個防衛單位,加強本土安全,特別新成立了”國土安全部”,並委任里奇跡首位部長;透過加強立法、監控嫌疑份子、及強化防衛重要措施與設備等,以防範再受到恐怖的襲擊。

設立五級警告系統

(二) 設置警戒級別訊號:為了使國民及有關機構,瞭解到當前美國本土被襲擊的危險性有多高,當局特設立了”五級制的警告系統”。最低級者為綠色,表示完全安全,沒有被襲的危險;第二級者為紫色,表示只有少許被襲的危險;第三級是黃色,表示存在著被襲擊的危險;第四級是橙色,表示被襲的危險頗高;最高級別者是紅色,表示國家處於極高警戒下,國土內設施被襲的危險極高。

在設立該機制後,一般級別均處於黃色,即存在被襲危險。但亦數次提高至橙色的級別。包括接獲情報,知有暴徒有可能或正在籌劃襲擊,但無法確定真擬突襲的目標;以及在回教齋戒日結束,恐有激進教徒乘機進行恐怖活動之時。

限制部份地區人民入境

(三) 加強對部份地區國家人士入境簽證的限制:由於發動恐怖襲擊的成員,多來自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或是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其他伊斯蘭國家,故一方面對於這些地區的人士的入境,進行嚴格審批才發給簽證,對學生的簽證亦如是。至於已在本國的該等族裔人士,若簽證已屆期滿,便須有合理理由才可延長期限。若已入美國籍的,有關方面亦留意其交往的人際關係。

嚴密檢查出入境航機搭客

(四) 加強機場港口的安檢工作:機場港口一方面增加設備,另一方面則對所有出入境及乘搭航班者作嚴密的安檢程序,以防萬一。

由於”9.11事件”不僅造成被襲世貿中心內企業的業務和人員嚴重創傷,也使整個經濟環境陷入困難境地,本來已有一些復蘇的現象亦馬上凋萎下來,致使消費市場受到嚴重打擊,投資意欲大幅減弱。

其中受打擊最嚴重的是航空業、旅遊業和零售業。

撥鉅款振興經濟,並加速減稅、退稅計劃

由於恐怖襲擊以騎劫民航機撞落目標作為手段,因此一時之間,絕大多數人均不敢乘搭航機,不僅地區間商業活動大受影響,直接而最受打擊的航空業,可謂首當其衝。各航空公司紛紛被迫取消航班,每機均有大量的空置機位,此致業務一落千丈。

美國(包括世界各地)所有航空公司均陷於困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國航空”更要被迫申請”破產保護令”。

另一方面:由於”9.11襲擊”後,保險公司一度均不肯承保航機保險,致航空業陷於無法營運境地。因此,布殊總統宣佈撥出超過1,000億美元以紓緩航空業及其他行業的困境,並擔保有關航空保險的項目、以及加強培訓工作。同時,布殊又要求國會加速其較前提出的減稅的13,000多億美元的振興經濟大計,並將有關計劃的金額大幅提高。(世界各界均有規模大小不一的類似應變及振興經濟計劃。)

四、國際合作反恐與阿富汗之戰

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後,除了在本土內採取各項應變措施外,也在國際上爭取支持,合作反恐。而全世界所有主要國家的領袖,包括部份伊斯蘭及阿拉伯國家,也先後向美國表示慰問之意。一些過去被美國指為有支持恐怖活動嫌疑的國家,亦紛紛表示對恐怖襲擊行為是不可接受。

聯合國通過反恐議案

美國在全球一致反恐情緒高漲之下,在聯合國提出各國合作反恐的議案,各國均須合作,在情報上互通消息、切斷恐怖份子財源及合作追緝凶徒。

這時,除傳統上與美國有各種各樣同盟關係的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各國,以及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外,有三個國家的動向值得特別注意:

普京乘機討好美國

其一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他在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聲望低落而辭職時,被委為代總統,及後因強硬對付車臣分離主義游擊隊,贏得俄羅斯人擁戴而高票當選。此時,俄羅斯因經濟問題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他把握機會成為最先向布殊致慰問的外國元首之一。此外,他又極力支持布殊反恐的外交努力,因此深獲布殊好感。美、俄關係迅速改善。

中、美得以由”海南撞機事件”的僵持中恢復友善關係

另一個是中國,由於中國在江澤民領導下,致力執行鄧小平深化改革路線,急需一個安定的環境。因此,在外交上一面爭取加入世貿、另一方面儘量改善與歐、美、日等國的關係,即使發生”海南撞機事件”,受著布殊初上臺時單邊主

義的氣焰,也只是不亢不卑地與美交涉,力求不失體面地解決爭端。
至9.11事件發生,中國的慰問雖然較各主要國家為遲,但到底亦在兩國有爭議當中表達了慰問之意,並在其後的反恐怖議案中,表達了中國支持的立場。因此亦使中、美兩國由海南撞機事件的不愉快當中,恢復之前的友善關係。

美國須賴巴基斯坦協助,美、巴關係得以改善

另一值得注意的國家是巴基斯坦。自從80年代美、巴合作支持阿富汗反蘇勢力,並取得成就以來;隨著蘇軍撤出及阿富汗及建立起塔利班政權,美國以巴基斯坦不民主,壓抑公民參政權利(前總理布圖之女貝蘿齊爾在選舉中獲勝亦不被軍人政府所承認),並且積極發展核武及導彈技術,因而對巴關係並不友善。加以現任總統穆沙拉夫政變上臺,拒不進行真正民主選舉、及把政權交還給文人政府,因而美國對巴基斯坦更加了無好感。

但由於巴基斯坦率先表態支持反恐,加以被認為是9.11幕後黑手的本.拉登,美國信其匿居於阿富汗、受塔利班政權所庇護;而阿富汗又是個內陸國家,除極小部份與中國接觸外,主要邊界受伊朗、巴基斯坦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塔吉克斯坦所包圍。美國與塔國並無密切交往,與伊朗更是一向關係惡劣,故如要對付阿富汗,勢必要得到與阿邊界最長的巴基斯坦的支持。

其於上述種種原因,美、巴關係也就因這次恐怖襲擊而得以改善。

要求阿富汗交出幕後黑手

2001年9月中旬,美國由所搜集到的證據,認定世貿中心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是本.拉登及其所領導的阿爾蓋達(基地)恐怖組織,因而一方面要求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將本.拉登交出;另一方面向聯合國安理會要求授權,若阿富汗不肯將恐怖襲擊幕後黑手交出時,即組成聯軍,進攻阿富汗,以捉拿真凶。此案其後獲聯合國通過。

本.拉登原本是阿拉伯富商,他經營地產及多種行業,其家族與沙特阿拉伯王室有密切關係,因而亦曾一度與美國關係良好。

拉登原是阿拉伯富商,因以色列問題與美反面成仇

其後,他不滿意於美國偏幫以色列,並組成阿爾蓋達組織,以恐怖手段對付支持以色列及一切他們認為對伊斯蘭教不友善的國家。由於其牽涉入多宗大規模恐怖活動,因此一直被美國通緝,而沙特阿拉伯亦不容其居於國境(其後吊銷其護照)。於是,他乃匿居阿富汗,一方面協助塔利班政權;另一方面則以阿富汗為基地,訓練各地的阿爾蓋達成員或該國的恐怖份子,並策劃對他們所認為的敵對國的襲擊。

阿富汗原信佛教,後改為伊斯蘭,十九世紀後受俄及蘇聯控制

至於阿富汗這一介乎伊朗、巴基斯坦與中亞細亞(西方人稱為土耳其斯坦)的塔吉克斯坦等國間的國家,原是一個中亞內陸古國,一千多年前人民大多數崇奉佛教,因此國內珍貴佛教古蹟甚多。

其後,由阿拉伯傳來的伊斯蘭教,經中東、波斯傳至阿富汗、印度西部(今巴基斯坦地區),又由中亞細亞傳至中國的新疆、內蒙古西部一帶。阿富汗人改信了伊斯蘭教,但佛教古蹟、包括眾多的佛像仍然保存下來。

19世紀初葉,俄羅斯帝國征服了中亞細亞,開始與伊朗(波斯)及阿富汗等國接壤,並將其勢力伸入伊、阿兩國。伊朗因有英國的一直居中阻梗,並與俄爭奪伊朗,帝俄因而未能得逞於伊朗,卻控制了阿富汗。

1917年蘇聯建立後,蘇共繼承帝俄時代而繼續控制阿富汗。二次大戰後,更廢除了阿富汗國王而扶植親蘇的喀布爾政府。

蘇聯曾入侵阿富汗10年,最後不得不狼狽撤軍

不過,由於蘇聯所扶植的各個總統,均無法獲得民心。加以阿富汗內部民族複雜,不同教派和地方軍閥勢力又非常龐大,蘇聯的傀儡政權根本無法應付。因此在蘇聯領導人布里茲尼夫時期,派遣了大量軍隊進入阿富汗,以維持喀布爾的傀儡政權。

此一進侵行動,在當年引起世界強烈的反對,各國除了杯葛與俄關係外,在該期間內舉行的莫斯科奧林匹克運動大會,也受到主要的西方國家所杯葛,以至大會顯得零星落索。而當其後蘇聯要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已惡化了二十多年的關係時,中國也提出蘇聯必須慘然阿富汗撤軍,始有改善的可能的這一條件。

不過,由於阿富汗山多及地形複雜,不利蘇聯的重型武器的作戰,加以氣候苦寒,寒暑俱烈,阿國內各族、各派武裝力量又神出鬼沒,以致蘇軍入侵阿富汗10年,不僅毫無功效,而且傷亡慘重。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戈巴卓夫掌政,他為了讓10萬蘇軍由阿富汗返國,卑由苦戰的泥沼中抽身而出,於是宣佈由阿富汗撤軍。

塔利班原受美、巴支持,蘇軍撤走後取得政權

對於蘇聯軍隊的撤出,原本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卻料不到阿富汗從此卻轉進了另一個更悲慘的局面。因為蘇軍一去,阿富汗的內爭又起。

原來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阿境內各族、各派軍閥,均以對抗蘇軍為相同的目標。但蘇軍一經撤退,各路武裝人馬又紛紛互相撕殺,爭奪首都喀布爾的控制權。

在各路勢力當中,以塔利班的力量最為雄厚,故其在很短的時間內,她便攻入了喀布爾,並建立起極端的伊斯蘭教義的政權。其後,將各派一一打敗,除西北方少量土地仍由”北方聯盟”控制外,全國百份之九十五以上的土地,均由其取得。

塔利班成立政權後,禁制一切娛樂、體育活動,女性必須全身包密,並不准入學;一切異見者或對伊斯蘭教不敬的均被處以極刑。此外,塔利班又破壞一切佛教的古蹟,包括十餘米高的世界最高的確”巴米揚佛像”。雖然各國領袖均去函勸告,有等博物館及文化基金更願意出錢來換取能夠將其保留,但塔利班政權完全不為所動,悍然用大炮將其摧毀。

塔利班這一極端伊斯蘭教派的政權,其所以能夠最具實力,在阿富汗眾多勢力中脫穎而出,追源究始,其實也是得力於巴基斯坦和美國。

“塔利班”原意是”神的學生”,屬極端伊斯蘭信徒

原來”塔利班”一詞,在阿富汗語是”神的學生”的意思,其徒為均是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信徒。當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巴基斯坦為支持反蘇的阿國力量,除以軍械支持各派外,並在其鄰近阿國南而邊境的巴國境內,設立訓練阿國武裝人員的基地。”塔利班”組織就是在這樣被巴基斯坦培養起來的;而他們的武器,更主要是來自美國的援助。

詎料塔利班取得政權後,在國內實行極端的宗教政治,在國外則進行反美及反以、反西方的伊斯蘭極端組織,並庇護受到對美國通緝、涉嫌是多宗巨大災難的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

巴基斯坦在宗教、種族及地緣上均關係密切

巴基斯坦除了與塔利班政權具有上述深厚淵源外,兩國也有千絲萬縷關係。因為佔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普什圖族,亦是巴基斯坦主要部族之一。是以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無論是官方之對個別勢力的影響、抑或人民之間的親誼,都是同樣密切。

正因這個原因,所以美國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時,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即表示:美國需要提出確鑿證據。及至美國將一些證據向穆氏顯示,而其亦認為具有足夠證據時,穆沙拉夫乃表示,會向塔利班精神領袖奧馬爾勸告,勸其將拉登交出。

穆沙拉夫曾企圖說服塔利班將拉登交出

穆氏所以認為他可以勸請奧馬爾交出本.拉登基,乃基於他巴基斯坦過去與塔利班的關係的估量,同時認為塔利班不會為了拉登而甘冒與美國戰爭。

但他沒有想到,今日的塔利班已非昔日受巴基斯坦扶植、培訓的塔利班,而是一個國家的控制政權,是一個為真神服務的虔誠信徒,要對一切反伊斯蘭者進行聖戰。再加上她得到本.拉登的支援,受拉登的獻計。奧馬爾認為過去蘇聯10萬大軍尚且被她打敗,任何需將美國放在眼內?所以,他對穆沙拉夫的勸告不過是當作耳邊風而已。

當奧馬爾始而否認本.拉登在阿國之內,繼而表示美國要拿出拉登策動的證據、最後更聲言不會將拉登交予美國時,阿富汗之戰已經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了。

巴基斯坦終以”人道”理由,開放領空予美國

而這時,穆沙拉夫也就只好說:巴基斯坦不會讓美軍由巴基斯坦進兵阿富汗,但將會開放領空予美國,惟只限於運送人道物資的用途。

作為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巴基斯坦的總統,他只能這樣說及這樣做,因為巴國之內,有為數極多的伊斯蘭激進份子,他不能不有所顧忌。但事後的阿富汗之戰及其後的一段時期裏,巴基斯坦境內的反美暴動,甚至反對穆沙拉夫本人的示威,聲勢洶洶。幸而穆氏立場堅定,兼擁實力,故能化險為夷。

坦吉克肯讓美利用其國境作基地

對阿富汗之戰另一關鍵的國家,就是其北面的鄰國塔吉克斯坦。

塔國是伊朗語系的伊斯蘭國家,於19世紀時被俄羅斯帝國吞併。20世紀初,蘇聯成立後,成為蘇聯12個加盟共和國之一,至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

由於阿富汗國境內,多年還有唯一未被塔利班政權殲滅的”北方聯盟”。”聯盟”仍然控制著為數約阿富汗全國5%的位於北方山區的土地。若要對付較近北方的塔利班政權的首都喀布爾,最要是取得阿富汗北方鄰國塔吉克斯坦的合作。

塔吉克的立場是:不會讓自己的國土成為美國攻擊阿富汗的基地,但在以人道的需要為由,則不在此限。

此無疑實際上已向美國開了綠燈。換言之,美國得到了聯合國、其傳統盟國的支持並可以由南、東及北面圍繞阿富汗的兩個國家——巴基斯坦和塔吉克假道,因而為阿富汗之戰做好了外交及正式戰爭上的鋪路工作。

塔吉克助美,必然獲得俄羅斯首肯

當然,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獲得俄羅斯的支持。試想,塔吉克雖然自蘇聯解體後的已成為獨立國家,但其與俄羅斯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美國對阿富汗用兵,須要假道塔吉克,對於如此敏感的問題,若謂塔吉克沒有諮詢過俄羅斯及得到俄國的默許或鼓勵,那是不可思議的。

由此,亦可理解俄羅斯總統普京,藉全球反恐的形勢,向美率先慰問與支持,不反對美國假道塔吉克,實在是出於其上任不久的向美國示好的聰明做法。至於當中有無夾雜著俄羅斯對塔利班政權懷有恨意,以報蘇軍在阿狼狽撤軍之恥,那就尚待研究了。

五、戰爭經過與結果

猛烈轟炸先行,特種部隊隨後

當美國及其盟國在外交上部署妥當,大量航空母艦戰鬥群開抵巴基斯坦以南的阿拉伯海後,即開始對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其他軍事設施作猛烈轟炸,包括阿爾蓋達的訓練基地及懷疑彈藥儲存庫。

跟著,派出特種部隊進入阿富汗北部,與控制著阿富汗西北一隅的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取得聯絡及給予支持。

由於北方聯盟熟悉地形,在美國及聯軍支持下,軍事上迅速進展,取得廣大土地的控制權,並向首都喀布爾推進。

曾因誰進入喀布爾,一度與”北方聯盟”發生意見

由於聯軍與”北方聯盟”事前曾有協議,”北方聯盟”不進入喀布爾,以免重演過去各路反政府武裝力量火拼,及由其中一方控制首都的情況。但”北方聯盟”軍閥們卻頗有此意圖,欲撕毀協議,故合作一度幾乎陷於僵持。最後,還是由聯軍進入了喀布爾,並負責維持首都的治安。

聯軍雖然攻入喀布爾,但阿富汗國境頗大,當時除北方聯盟外,阿富汗各地的反塔利班武裝力量亦紛紛振奮起來,與聯軍合作。

由於阿爾蓋達及塔利班成員,進入了北部及東部山區,而南部大城市坎大哈仍然由塔利班精神領袖奧馬爾坐鎮,他聲言與美國戰鬥到底,直至一兵一卒。

而美國要追緝的元兇本.拉登則下落不明,中東的卡塔爾電臺,還不時播出拉登抨擊及諷刺美國的錄像,並且口口聲聲會將戰火帶到美國以至全世界,並會對美國進行更大規模的襲擊。

攻陷喀布爾後繼續狂炸山區

因此,美國乃在偵察衛星的配合下,對北部及東部山區連續進行大規模的猛烈轟炸,並使用可以深入山洞才發揮威力的炸彈,務求摧毀隱藏在山洞內的設施及炸死有關成員,特別是本.拉登。

每次大規模轟炸後,聯軍都到被炸地點搜查,當中發現不少軍火庫及訓練基地,但拉登的下落卻始終成謎。
這時,有傳言他已被炸死、病死、或逃至巴基斯坦境內,甚至由伊朗予以庇護。但美國始終無法正式證實,而伊朗更強烈否認拉登到了伊朗。

攻陷南部砍大哈,塔利班政權終被消滅

10月底,在經過一輪猛烈轟炸後,聯軍攻入南部重鎮砍大哈,塔利班精神領袖奧馬爾不知所蹤,高壓控制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乃宣佈全面瓦解。

戰後的阿富汗存在著兩大問題,其一是戰後的重建問題,與及如何籌組新政府。

各國、各派在歐籌組新政府,前國王親信膺任臨時總統

由於阿富汗內部的種族、宗教派系、地方及軍閥勢力非常繁雜,若由其自行籌組新政府,各勢力會引起新一輪的流血衝突。

於是各國乃在歐召集阿富汗各派系開會,會商未來新政府架構和過渡政府人選,並請流亡意大利的前國王查希爾協助,出面呼籲各派合作,共同重建祖國。

一方面是查希爾去國數十年,其年紀亦過八旬,加以政治現實上,阿富汗亦不宜再恢復君主政體,故各派、各國均同意,阿富汗的過渡政府以至未來長遠政府體制,應建基在民主基礎上的共和國體。

對於過渡政府的領導人選,俄羅斯曾暗中支持在前蘇聯控制時期曾出任阿富汗總統的達烏德,並聲稱其已獲支持出任喀布爾領導人。但此舉迅速被各派強烈反對。結果,各國及各派同意由卡爾札伊出任過渡政府的臨時領導人。

卡氏是查希國王的親信,與阿富汗不少派系都有聯繫,亦深受大多數派系的支持。由於他為人公正不阿,平衡各方勢力,加以果敢施政,儘快解除塔利班政權過去所加諸人民的限制,因而深得人民及各派的支持。

派系鬥爭激烈,政治暗殺層出不窮,穩定局面仍然有待

所以,半年過渡期過去,當阿富汗正式組成新政府時,卡爾札爾便正式被選為阿富汗總統。而查希爾國王則自數十年前被蘇聯驅趕、流亡國外之後,有機會首次返回阿富汗。

不過,由於阿富汗派系複雜,暗殺事件層出不窮,如旅遊部長在機場被槍殺,而卡爾札伊在砍大哈出席一個私人宴會時,亦幾乎被暗殺,可見阿富汗局勢的穩定仍然有待。

六、阿富汗之戰後的各種問題

雖然拉登生死未卜,塔利班政權原精神領袖奧馬爾亦下落不明,但在聯合國協助重建及新政府正式組成與順利運作後,阿富汗的問題,可說基本上告一段落。但因阿富汗之戰及反恐怖而引起的問題及其影響,將會延續一段時間,並且因阿富汗之戰而產生的地區新形勢,肯定將會繼續發展,茲將有關情況略述如下:

國際合作上的一個良好典範

(一) 國際合作重建阿富汗,成為一個良好典範
由於阿富汗之戰是在反恐的大形勢下,各國齊心協力,同時正式由聯合國通過。

前蘇聯花了近10年時間,始終無法解決的阿富汗問題,使她最後在經歷了10年、派遣了十萬大軍入侵而毫無結果,反而使本身經濟大受影響之下,不得不狼狽撤軍。

而美國及各國聯軍,這一次卻只在一個多月期間內,便將塔利班政權徹底摧毀。這除了美國及聯軍在戰爭中使用了最新式武器、及因塔利班不得民心,阿國內各反塔勢力願意支持外,因聯合國的全面支持,”堂堂之陣,仁義之師”所造成的效果,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阿富汗的戰後重建及建立新的政治體制,獲得舉世支持。而有關重建所需款項,除主要由美國撥出外,世界各主要國家亦紛紛捐出款項,成為戰後及聯合國成立以來,難得的一次同心協力的國際援助行動。

日本藉口反恐,修改非戰條款

(二) 日本藉反恐為名,修改《憲法》中的”非戰條款”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非戰憲法》規定不可以建立武裝力量及派兵往海外,只能建立一支防衛部隊。故此後儘管日本經濟愈來愈強大,科技水準走在世界前列,而其所謂”自衛隊”,無論是海、陸、空部隊,實在早已大大超過自衛的能力。

對於其經濟強大,外交及軍事上的株孺,日本人早已不滿躍躍欲試地在外交上爭取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在軍事上除積極擴充軍備外,並思以修改不准派軍赴海外之規定。

此一訴求,實際上頗獲日本內部、特別是具有軍國主義復辟思想的右翼人士所支持。這亦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為甚麼明知亞洲各國都會強烈反對,仍然甘冒大不韙地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的原因。

在阿富汗之戰發生後,日本即表示要本著”人道”因素,派遣人員往阿富汗,並修改禁止派遣艦隻赴海外的規定。修改條款後,只須基於”人道”的因素即可。

日本此舉並未為各國所重視。相反地,過去多年來美國還一再敦促日本要在”地區安全”上多負點責任。

美國勢力得以首次進入歐亞大陸心臟地帶

(三) 美國勢力伸入中亞細亞
長期以來,美國只在歐亞大陸外緣地區,找尋與國並結成友好及同盟關係,對大陸的心臟地帶,一直無緣染指,因為此地區在十九世紀時已為俄羅斯帝國所吞併;20世紀蘇聯成立,繼續是蘇聯名為加盟共和國、實則只不過如蘇聯的一州或一省。這一地區而言,美國從來想也未想過可以有染指的機會的。

即使阿富汗這一內陸回教國家,由於長期來受蘇聯控制,即使塔利班政權又在美國、巴基斯坦協助下趕走蘇聯,美國也不會有此機會。因為阿富汗其後成立了極端的伊斯蘭教政權,強烈地反美和反西方。因此美國對中亞細亞的亞洲心臟地帶,沒想到竟然可以在這一地區發揮影響力,甚至具有主導的地位。

美與塔吉克建立了直接聯繫

阿富汗之戰後,美國除了對阿富汗取得主導地位外,還直接與塔吉克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國家建立了關係。其過程雖是得到俄羅斯的默許才克至於此,但卻由此而打破了俄羅斯在塔吉克的”唯一”影響的局面。

伸手到中國西北的後庭

對於中國而言,美國伸手入阿富汗及中亞細亞,使其在國防形勢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因為長久以來,中、美關係無論是和是戰,接觸均在東南沿海——朝鮮戰爭,協防臺灣、日美安保、以致越南之戰等,美國只能在中國東南,思以圍堵。

美國勢力一旦進入阿富汗,而阿富汗與中國存在小量邊境接觸,則若有需要,美國可以東西兩方鉗形監控及對付中國。

雖則目前中美關係良好,經濟貿易亦始終是中國以至世界的關注點,但西方人士對中國和共產之中國始終不放心,在蘇聯大敵已去之時,美國及西方自然而然地由”防蘇”而變為”防中”。

設想有一天北約東擴,直擴至中亞地區的塔吉克——機會雖然不高,但卻也並非絕無可能。再而因阿富汗之戰而打開了美國與塔吉克的關係,則兩國在未來更增密切,也是很有可能的。

警告中國不可藉反恐打壓少數民族

事實上,美國在反恐及阿富汗之戰方酣之時,仍然不忘對中國提出警告:”反恐並不表示可以藉機壓制少數民族。”

布殊這話不為太多人注意,但其嚴重性不輕;說來也是”話中有骨”。其主要意義實在是警告中國不可藉反恐而對疆獨份子加以壓抑。

西方國家對西藏問題一向已不懷好意,其長期支持西藏爭取獨立運動,已是公開的秘密。對新疆則除過去的帝俄和嗣後的蘇聯外,歐美較少干預(20世紀初,英、俄間互相承認對方在新疆和西藏地區的特殊勢力)。但自從近年爭取疆獨的”東突份子”經常進行破壞以後,已重新引發西方對新疆的注意,則阿富汗之戰後的形勢將會觸發美國對此一問題的更大關注、以至干預,這將會造成無限遺禍,而實情上也不是絕不可能。

反恐意義及對象的無限引伸

(四)美國反恐反到了眼紅
美國在9.11襲擊當中遭受重創,引起舉世同情,是以在對付阿富汗時,獲得了最高的道德力量與及舉世支持;聯合國亦迅速通過對阿富汗出兵的議案,使美國得以迅速摧毀塔利班政權。

可能由於在阿富汗之戰中尚算順利,在感受恐怖威脅仍在、與及自覺成為道德的化身時,便不自覺地將反恐的意義及行動,作無限量地擴充。

布殊總統在國咨文中,稱北韓、伊拉克和伊朗等為”邪惡軸心”,已引起當事國家極度反感外,又聲言反恐沒有大後方,即意謂任何國家只要對其有威脅性存在,即可能成為其要”修理”的對象。

伊拉克之後,會不會還有其他目標?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認為有製造核武和大殺傷力武器並威脅其安全之時,雖在眾多盟國反對,倡議的動武議案在判斷無法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通過而不敢提出時,仍然悍然出兵,即這種心態的表現。

現時,伊拉克已在阿富汗之戰之後的一年半後被摧毀,人們不禁要問,下一個目標是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