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內涵以人為本(高家裕 香港教師會同年教學研究大會開幕講詞)

高家裕發表文稿匯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謝院長、黃錫華助理署長、各位主講嘉賓、各位教育同工:

今日是香港教師會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全港教師周年教學研究大會”,亦是教師會與各個教育團體首長共同合作,以全體教師為對象、推廣教育事功的一項重要活動。

香港大學教務會議剛於昨天通過將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這無疑是香港面臨眾多變革的事項當中、教育上最重大的一項改變之一。

香港教師會對於香港的學制,一向主張中學六年、大學四年,這與從另一種角度去考慮而主張大學三年、預科兩年的稍有不同。主張五二三的會擔心資源的運用問題、同時也顧慮到如中學五年、大學四年,則勢必要預科采一年制,此一年制的預科可謂非驢非馬,既難使預科生的身心獲得發展,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考試壓力。這無疑是一個有智慧及具充份理由的考慮,但假如我們將目光放在”以人為本”的教育,面對著國家民族,以至社會的長遠發展,我們是需要具備”通識教育”的專上學生的,則一切資源上的問題、師資的問題等等,都變得較為次要的問題;而且,如中學恢復為天年,則”預科”這一怪胎,也就可要可不要了,與其預科多元化,不如”高中多元化”及”大專教育多元化”。

事實上,教育必須以人為本,因為”人”是社會一切活動的目標。無論任何一種制度、思想或活動,無不以提升人的價值,及使人得享”幸福”、使人覺得生而為人是”幸福”及”有意義”為目的,否則,人便只是知識的奴錄、制度的奴隸、與及人類自己的奴隸。

而所謂”人”,是”全體的人”,為”人”謀幸福,是要為”所有人”謂幸福,不是為某一階級謀幸福,或為某一種族某一宗教信仰的人謀幸福。

我們中華民族一向在這方面便很有智慧及胸懷,故能對各種文化兼收並畜,使民族的生命力得以”曆久而彌堅”。剛剛數日前是偉大的民族智慧的承先為後的一百二十周年誕辰,海峽兩岸以至我們香港,無不予以隆重的紀念,但如何繼承及實踐他的精神和遺志,才是最重要及值得我們深思的。

我們香港今日正處於百年來的重大轉變,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契機,香港人如何保持香港的繼續發展,並對我們五千年文化的祖國的發展提供貢獻,實在是香港人千載一時的光榮及偉大的使命。

我們在座的,全都是教育工作者,都在殫精竭智地做著提升我們下一代的能力及質素的工作。剛才我說過: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及制度,無不以提升人的價值及幸福為目標,但要達致這一目標的憑藉,並非別的,就是”人”的本身。所以,如何教育一個個的人,使他們一方面能夠發展自我,另一方面又能夠與其他人互愛互助、互相合作、能以善意對人,也能欣賞別人的善意、容忍別人的不同意見,實在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責任。

對於教育的內涵:知識、技能與品格皆不可偏廢,過去香港的教育,因受著時間、空間及體制的限制,所謂人才的培養,只是培養工作人員——政府的公務員、與及各行各業所需的工作員,所有學制、考試、課程,無不以此為滿足,以至迷失了教育的本義。

今日,無論是中國經過了無限的苦難而需要求變,抑或香港也已置身於歷史的巨輪上而不得不變,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特別是香港的教育工作者,除了竭力要求改善自已的工作條件,使我們能安心工作,及被別人”看重”外,到底我們能為國家民族做些什么?能夠為香港的下一代做些什么?與及為發展我們自己的”自我”,及爭取獲得別人的”看重”,我們又能夠做些什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