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鮑羅廷的交往,是20世紀30年代前期,中俄兩國、聯共(布)和共產國際與中國共兩黨一段縱橫交錯複雜關係縮影。
破解孫鮑交往,對於合理解說國民革命的成敗,至關重要。孫中山盡瘁國事,在生命的最後18個月中,給予鮑羅廷以信任,要求同志們誠意地學習鮑羅廷辦黨的方法,對他所作出的貢獻予以高度評價。孫中山對鮑羅廷計策方略的采信,一方面體現了主張以俄?師的新變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對蘇俄模式的排拒。鮑羅廷自踏上中國南方的土地以後,打孫中山牌、打三民主義牌、打中俄合作牌。
雖居客鄉之位,仍能縱橫捭闔,因勢利導,既注意堅定孫中山思想中最左傾的東西,又不忘堅持有利於正確推進國共作和國民革命的原則。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了孫中山的支持和信賴,再加上鮑羅廷卓有成效的努力,國民革命出現了新進展。國民黨的成功改組,不僅重申聯俄政策,而且成功地增加了國共合作和扶助農工兩大因素,國民黨的面貌得以改變,共產黨的舞臺亦因之得到有效拓展。
黃博軍校的創立,不僅使國民黨從此有了黨軍,也使共產黨的軍事工作得到了最初的訓練。農工政策促進了工人運動、農工運動在廣東的興起,並逐步影響全國,國民革命由此得到了必需的物質力量。孫中山逝世,國民黨頓失最高領袖權威的震懾和魅力的親和,使得黨內分化陡然加劇,鮑羅廷又囿於俄國經驗和模式,此後,他在國民革命中再也不能像進去那樣遊刃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