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經濟,過去,由戰前的轉口港,至戰後萌芽的製造業,由紡織、塑膠、假髮、而至玩具、服裝、鐘錶、電子等,後來生產工序北移,本港除仍保持少量高質素製成品的生產外,香港的貿易,回到一如戰前的佔有絕大多數比例的情況。
而無煙工業方面,如旅遊業、地產業及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亦構成本港經濟重要支柱,但誠如大家所知,今日旅遊業遭遇空前困境,地產業低迷,金融業亦隨外國及本身因素而陷入不景氣,稱產股災並不產過。
個人認為香港旅遊業的困難不是短期的,必須以新思維去解決,地產不會就此”瓜直”,但隨著香港泡沫經濟”爆煲”,香港房屋政策改變,及未來再不會出現如大陸開放,國內各地公私機構挾鉅資到港,勇字當頭,連同香港大小炒家,炒個不亦樂乎的情況。
香港地產經十年休養生息後,(這次的養傷期,比過去任何時期都要長)仍然會平穩向上,在合理的回報,如10%(現時看來是天方夜譚,因大家習慣了低回報),仍不失為一項穩定的投資。
由於今日的香港已不同於既往,將來的香港也不再會是過去的模式,故筆者認為當局應好好吸取教訓,徹底改變過去做太平官的心態,火速主動帶引本港面向未來新社會。
<壹>:撥款撥地,籌建科學園 此議過去已有不少人提及,可說已是掉大牙的老問題,當局過去也提過少,只是往往不過是虛應事故,根本無人有心著力去做思考,今日美國股價屢創新高,乃科技增值之故;日本、臺灣、新加坡均無資源,但經濟可以維持龐大產值,四分之一世紀前,臺灣首度在發展資訊工業,並成立新竹科學園時,香港似也曾熱鬧過一陣子,結果是無疾而終。
港府資助的半官方團體,旅遊協會及貿易發展局成績裴然,但出口信用保險局成績平平,可能主動權非在於我,但生產力促進中心,則到底產生了多少促進作用?希望能有以告我。
總之,香港未來唯一出路,就是政府有計劃作主導。本身在大量撥款,及吸引更多人在香港投資高增值的科技產品,必要時當局應給予貸款及減免稅項。
<貳>:鼓勵學術、科研機構與工商機構挂產 大學不可再自我封閉在校園裏,無論是自然科學,抑或人文科學,其撥款都應根據其過 去研究成果的考核作產參考,大家不應太過份依靠政府撥款,應爭取社會捐助;尤其是應加強與工商業的關係,作為其科研的合作夥伴;一方面提高其教學及研究素質,另一方面則以其研究成果以取得商業效益,並從而提高其自身的成功形象。
當然,筆者不是忽視人文科學或文化藝術,相反的,一個高質素的社會,應同樣重視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並對文化藝術加以支援。
<參>:鼓勵創業及創造發明 政府應設立創業基金及創造基金,對於一些欠缺資本,但具有良好意念的創業計劃,應予大力支持,包括低息貸款及研究津貼,當然其研究計劃的審批,必須嚴僅、客觀及不會偏私。 至於私人研究的創造發明,更應予以鼓勵及表揚。
未來將會是科技世界,如香港繼續一如既往,將很快被時代所淘汰。
<肆>: 獎勵中小企業的設立 過去好一段日子,香港逐漸重視金融業,瞧不起中小企業,實則一個極大錯誤,對社會最重要,也最能製造工作崗位的是中小企業;不要以為中小企業規模不大,容易造成資源運用上的效益低落問題,實在其最大優點是走位靈活,適應性強,特別是遇經濟風暴時,比大企業還要具備更強的生命力。
<伍>:鼓勵高質素的製造業 過去政府太以香港成產國際金融中心而自鳴得意,實在的,金融業並不能養活太多人,因其具有盛衰立見竿影的特性;國際金融機構的熱錢,來去迅速,一見前景不明朗,也會馬上裁減部門及人手。所以,未來香港的前途,除走高科技路線外,也要走高質素的製造業;如在用料,設計上就很重要,本港教育機構應在各方面配合,訓練優良的管理人才及高質素的技術人員。
幸好香港的租金及工資已經回落,對製造業已形成有利條件,儘管要把製造業恢復過來,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但這到底是能養活香港人的真正生財之道。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大部分都可由香港人賺到,不像轉口貿易或金融業,銀碼大大,所賺卻只是少少。
當然,香港不是要回復過去生產技術低下、勞工極度密集的初級工業,而是要以技術取勝,設計意念取勝。筆者建議,對於新設立、具有高度技術的業者,提高其設備的折舊比率,作產鼓勵的方法之一。
<陸>: 加速聯交所第二板的設立: 此一擬議,最近已獲聯交所認同,將于未來某段期間設立。這一市場雖然會帶來投資者很大風險,但也帶來獲取高利潤的機會(儘管輸多贏少),但最重要的,就是為創業者、中小型企業者提供一個集資渠道,讓產多中小型企業有發揮的機會。(據聞聯交所將加強管制,違例者屬違犯刑事,此乃明智之舉,筆者極度贊同)
<柒>、加強旅遊業宣傳及建設。 一直是本港訂經濟支援的旅遊業,自回歸後即一日不如一日,因迎接回歸而滿腔希望,固然完全落空,金融風暴後,來港遊客大幅滑落,更使旅遊業遭逢前所未有的淒慘情況。
主要原因,乃外在的亞洲金融風暴及日本經濟低迷影響,以至該等地區的來港遊客,大幅減少; 其他各地遊客,在港的消費,也大不如前。至於內在的因素,乃為本港失去了購物天堂的美譽、與及過去作為中國大陸以外,具有東方神秘色彩令人神往之處的形象消失。故此,針對這些因素,香港應該採取如下措施,以振興旅遊事業。
(一)、重建購物天堂的美譽。 過去商鋪貴、人工貴,已使本港經營旅遊零售者的售價愈來貴,加上行業中有不少害群之馬,為高物價至不合理地步,都足以使購物天堂的優點盡失。展望未來,鋪租可望回順,人工增幅已放緩,此一原因造成的營運成本壓力,可望紓緩。但欺騙遊客,任意產高價格,甚或售賣假貨,都足以使遊客反感、憤怒。
有等旅行社承接外地來港旅行團時,採取”零價接單”(意即沒有收費),則其如何維持皮費,自不然是向推介購物的商號,收取高昂的回扣。這樣,行程少不免要受很大局限(必須趕鴨仔去購物),而遊客們又必然買到貴價的東西,這對旅行社、商鋪均無好處,對本港旅遊業,尤其是屬於集體自殺,故本人大力呼籲,不要接納”零價旅行團”的安排,以免使本港旅遊業陷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二)、增加旅遊節目及觀景 由於本港是現代化都市,本身歷史不算悠久,故觀景及文化遺產,均比較缺乏,但並非完全沒有,像車公廟、黃大仙、寶蓮寺等新界很多寺廟,規模雖然不算大,但也可資作為遊覽勝景;本港的道教及孔教,產其他西方或東南亞國家所無,可特別作為遊覽之處。 除了選就某些寺院特定節目外,必要時還可以由不同的人,穿著不同宗教服裝,示範儀式;此外如神打、問米、扶乩等,都會引起外人的好奇,此外,講解風水、解簽、算命、看相,也可以是節目之一。
此外,香港更可設置更多藝術,形形式式的傳統藝術,如書法、繪畫、篆刻、制草蜢、捏粉團戲劇人物等,都是很吸引人的。其他如各家各派的武術,本港可以設立經常性的武道場,由各家武林師兄、師姐,表演拳術、劍法,以至十八般武藝,將會是一項不錯的節目。 本港的婚禮習俗,舊式用刨花梳頭,用線拉臉,也都可以找人示範,作產節目之一,更可以佈置一些新房、花轎、新郎踢轎門,拜堂,斟茶給家翁家姑,都可以找人一場一場的示範,吸引遊客興趣,遊客甚至可以過過坐花轎、做新娘的癮,還可以穿起旗袍,興全身新郎打扮的愛郎影張相,拜拜堂,飲杯交歡酒。 上述各項除可增強旅遊節目外,尚可產部份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三)、爭取更多國際性會議及展覽在本港舉行 有人曾經主張爭取在港舉行博覽會或大規模國際體育活動,筆者認為皆不可行,盡這些活動都要增撥龐大資源,但建成後的種種設施,在以後多未能有效運用,則此博覽會雖可大增遊客于一時,卻要因此一時之盛而要虛耗大量公帑,對博覽會後的旅遊業也未必有什么幫助。 筆者認為由不同團體,官商各界,多爭取大大小小的國際會議及展覽會在港舉行,應屬最可行辦法;雖然政府及旅協應為此而增加人手,甚至為此而成立多些促進機構,但這類增加人手是值得的,因其既可增加職位,也可具有投資作用,可以產生回報,且其支出,也無需一次過的撥出太龐大的費用。
(四) 更新主題並加強宣傳: 過去單是購物天堂,或因其為共產中國以外之孤島的神秘色彩,與及貿易投資跳板等,都已足夠吸引外地遊客;但隨著客觀條件的改變,香港再不能以過過去的方式或主題,達到吸引外地遊客的目的。 最近當局似有意改為”回歸後香港仍能適應新環境及繼續發展”為宣傳主題,但老實說;你如何回歸及有多大適應力,只是你自己的事,別人何來興趣? 筆者倒有一個意念,提出來作為參考,就是舉世華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氣氛,要算香港最濃厚;不少在香港很高興的傳統節目,在國內或臺灣也已淡然,則香港何不發掘多些此類節目或民俗,加以整理、擴充、作為吸引外來遊客的主題,如新年、元宵、端午、寒食、中秋等。
另外,孫中山先生是舉世知名的人物,他不僅受兩岸所尊重,其在香港的遺產也不少。有關方面,是否可以將其關資料整理,甚至籌建、建造孫中山紀念館陳列其革命事跡,作為旅遊參觀節目之一為這些只是筆者建議之一,總之新時勢需要新思維,並必須加強向海外宣傳,冀能透過振興旅遊業而對香港經濟有所幫助。
(五)、與鄰近地區合作 由於香港地方太小、古產不多,故香港應改變過去單打獨鬥的方式,改產與臨近地區合作,設計一些務使其能逗留香港三四天或至少兩三天,並與鄰近地區聯遊的多樣化行程,以增加來港旅遊的興趣。
(六)、培訓導遊及旅遊從業員 本港旅遊業人員部份雖經訓練,但絕大多數的培訓其實並非太專業,特別是導遊人員,受專門訓練者更少。很多對各類古產,認識不是那么深,往往信口開河,如果將主題放於中國特有風俗、信仰、儀式或藝術等,更加非要受過專業培訓不可,要從新提升香港旅遊業的地位,便必須從加強業界人才培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