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香港失業及經濟問題 (五) -總 結 -

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建議

香港最近所發生的經濟衰退,不少機構紛紛倒閉裁員,特別是零售業、飲食業、建造業及旅遊業、其嚴重情況是歷來所僅見。

一般歸咎於東南亞風暴,實際是內部因素多於外在因素。如單純外在因素,則風暴一旦過去,香港自當恢復得較快;但很多人不明白,香港的內在問題,實在較諸外在問題嚴重得多。

香港過去發展至”泡沫經濟”,部份原因是由於過去大陸開放,國內中央、地方企業單位帶來大量資金,進一步托高樓市股市,使本港經濟扭曲,延遲了它的調整期,因此其復原速度也更慢。

加以過去香港當政者眼光短小,放任地產業,誤信金融業可以養活港人,以至真正能令香港產生財富的製造業備受忽視,尤其是欠缺長遠眼光,因循苟且,使本港未來生存命脈水準,真正”技不如人”,以致一旦面臨轉變,幾乎達到不知所措的狀態。

為今之計,惟有全港市民以至官商各方面,都要調整心態,接受生活質素行將降低,收入會減少的事實,進而調整政府、公私營企業的結構,精簡組織,縮窄不同職級間的待遇。 將節省到的資源,增聘中初階層的人手,加強服務,特別是教育、醫療、市政及環境衛生等方面。

此外,當局應乘時加強房屋、公共工程等建設,利用維持內部消費的辦法,保持香港經濟於不墜。 政府高官,商場業主以至公用事業,都要體恤民間疾苦,與全港市民同甘共苦,否則會引致社會不安。

長遠而言,本港應加強教育,提升本港市民的人文修養及科學技術,地產業仍可以有得發展,但會歸於平淡,金融業應加強協助中小型及創意企業,並繼續保持協助國內企業集資的作用。旅遊業則應該整肅內部及設法建立新思維。 香港應從新注意中小型企業,高質素的製造業–特別是真真正正落實發展高新科技,加強科研,加強大學與工商業機構聯繫。這是香港未來生存所寄,決不是空口講白話,所可以蒙混過關的。

後 記對於這一次香港戰後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特區政府為此而成立以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產首的特別小組公開徵求意見。

本人忝屬常識份子(不敢謂為知識份子),僅略盡市民責任,將所思、的見,向當局條陳。

並祈望與各方關心社會人士、團體、黨派交流意見,冀能對香港此次盛衰轉捩點的”起死回生”略盡綿力。

版權所有 歡迎翻印 翻印或函索 請電 9070 5050 或 FAX:(852)2470 0428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