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置地勇得有道理,康樂大廈掃除港股地產暮氣

繼勇奪大窩坪用地後,信和又再於月初的官地竟投中,一口氣吞下土瓜灣及大埔住宅用地,平均樓面成本價(每尺五千元)就連行內也頻呼”太高了!太高了!” 信和之”大好友”,不自今日始,打從其由星洲渡海而來,並竟投尖東首塊官地時已經開始,由於其勇猛進取,故在多次風浪中,都幾陷困境,但幸好每次都能履險如夷,雲霧散去之時,卻又另有一番風光。 置地應是最大大好友 其實,香港由開埠以來,以至戰後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香港最大的”大好友”應該是置地,這個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大業主”,雄霸香港金融中心一個世紀,當然,由於其過分投資,在八十年代一度陷於困境,資?甚至一度是負數,亦即負債大於資產值。累到其”雞毛鴨血”,大家都知道是其在八十年代初期,貪勝不知輸地,以超高價搶入今日的交易廣場。 當然,在此更前的十年,即七十年代的初期,置地”大好友”的信心,卻為其帶來了重大斬獲,那一役就是康樂大廈,即今之怡和大廈的爭奪。 六十年代經濟低迷 我們知道,六十年代,香港經歷了六五年的擠提潮(地產過分投機所引發),六六、六七年的暴動,香港經濟陷於低潮,六九年尖沙咀工展會場舊址(即今之喜來登酒店)開投時,三千萬元底價也沒有人承接,所以一九七O年,政府將中環新填地,介乎天星碼頭于文華酒店間的海旁土地拍賣時,為了鼓勵財團出價,特別採用了新措施准許投得此”地王”的發展或置業商,分期繳付地價. 正是為了這個原因,故地產市道雖然低迷,卻引起不少財團興趣,出價此起彼落,以超出底價兩倍有多成交,成交價達二億五千八百萬元。該地皮約五萬方尺,亦即每平方尺五千一百六十元,按地積比率十五倍計算,平均每尺樓面價達三百四十四元。 奪得地王利益無窮 看官,別以為三百四十四元是”濕濕碎”,當時普通宇,一尺也不過是稍逾一百元,中環商業樓宇當時的租金,除管理費及冷氣費,也不過是三元左右。筆者也記得,匯豐銀行七一年全部的盈利,也不過是一億三千三百三十八萬元(很好記,故記得),是首間超過一億元盈利的企業。 置地以如此高價搶入此一地皮,有兩個原因:第一,該地此座落在文華酒店前,文華酒店是五星級,面對優美海景的大酒店,業權層於置地。如果讓其他財團竟投得地皮,一個”唔生性”,起一座大廈將整間文華酒店的海景遮去,那就”喊都無謂”,而置地投得之後,她可以把大廈向高空發展,因港島北岸,不受航空的高度管制,可以起得很高。因為賣地章程只規定樓宇建築的總面積,故置地購買後,使可以把他建為六十層高,留空地皮的四份三空間,而整座大廈也可以向西移,便完全保留文華酒店的海景;另一方面,六十層高是當時全香港最高的,在海傍的一個龐大的空間,平地建起一座高插入雲的巨廈,對於置地,對於怡和這一商業王國,是何等的”威水”! 另一方面,由於准許分期付款,故置地當時實際只是付出了五千萬元,連同每尺一百地元左右的高級商廈的建築費,投資也不過一億多一點,結果,置地以最迅速的時間,最簡單的設計形式,在不足一年的時間,便將之建築完成。 五年回本今值百億 置地投得地王后,地產股市受到刺激,擠提和暴動的陰魂,一掃而空,未幾(一九七三年初),香港股市即創出一千七百多點的空前紀錄。而置地的康樂大廈租金也處於新最高水準,不用五年,即將成本完全收回。 今日,康樂大廈由於怡和原在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的怡和大廈,為了建置地廣場而與會德豐換地皮,把原怡和大廈換給德豐,因而將總部搬到康樂大廈,並將其改名為怡和大廈。 這一怡和系旗監所在的巨廈,過去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爬樓梯比賽,藉以表達其全港之最,雖則客觀存在今日已不是全港最高(該是降為第四名罷),但想到客觀存在曾一度帶動香港地產股市起死回生,今時今日,客觀存在的時值,肯定超過八十億元,甚至一百億元,則當年之勇,也該說一名:”勇得有道理”!     百姓半月刊 新三十九期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六日

Continue Reading

“象以齒而焚身”美銀中心傳奇道出財團興替的故事

香港是一個繁榮的大都市,大廈林立,美侖美奐。而這些標誌著香港作?現代化大都會的稠密而高聳的大廈慣常被人稱為”石屎森林”、”三合土森林”。 “三合土森林”裏的每一棵”樹”,千姿萬狀,各有”儀態”與”性格”,充份表達了設計師的心思,也反映出大廈主人的氣質、品味與胸懷。 然而,每一座大廈,除了她的外在美以外,其背後往往都有著一段”古”,或耐人尋味,或傳奇有趣,或代表了一個財團的與衰淩替,當你每日路經”三合土森林”中的每一棵”樹”時,你可知道她們的”故事”? 中環東移地產有價 廈高奇由本期開始,將會帶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為你訴說香港著名大廈或建築物的傳奇。 本期首先去看的是美國銀行中心。 為甚么要講這一座?大家都知道,香港傳統的商業金融中心是中環,所謂中環,就是摩裏臣街市與木球會(今之遮打花園)之間,中環畢打街與雪廠街一帶是中心,東面最遠不過是中國銀行大廈及希爾頓酒店,後來才建了富麗華,再之 後是和記大廈。當香港政府有意將商業區再向東發展,收回海軍船塢,並首次拍賣和記大廈旁的一塊大地盤時,那時(七十年代初期)的大財團都耀耀欲試,在中區擁有商業大廈最多的”股王”置地,自然是視為”囊中之物”(那時長實、新鴻基、新世界的”孖沙”仍然很少),卻不料半途殺出個程咬金,被金鬥建築出高價奪去,所以紙便大字標題寫道:”金鬥氣走置地”。 金門所走置地種禍根 當時是”鬼佬”門”鬼佬”,金門是那個時代最大的建築,”公司”(那時還未與用”Holding”這個字),也是上市公司,但論”孖沙”,當然與”股王”置地有一大段距離,此所以稱為”氣走”,但置地忍住道氣,後來終於由置地”老豆”–怡和出面,在七二年時實行”收購”金門,所謂”象以齒而焚身”,假如不是金門競投到這塊”福地”,使股王失威,怡和怎會收購金門,你估建築真是”好好找”咩! 七十年代中後期,怡和決策錯誤,竟然淡出香港,正當自滿”大把世界”時,她竟”趁紅收兵”,將由香港取得的資金,大量投資海外,甚么”戴維斯”啦(菲律賓、夏威夷一帶的糖業公司)、中東運輸公司啦,以至收購南非洲的公司,結果都”一鑊泡”、”周身唔掂”,終於叫個仔救駕,實行將金門大廈賣給置地,向置地套取現金救急。 置地多了一座金門大廈,自然是錦上添花,踏入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之交,香港經濟由低點恢復過來,而且風起雲湧,股市地產你追我趕,世界各地,特別是南洋的各幫各派,紛紛登陸香江。 那時有個神秘兮兮的人物陳松青,現身香江(其實不是現身,你很少映相),搞了一間佳寧地產公司,在香港賣了多處零碎物業,並收購了實光業屬下的”美漢”,然後將之改名為佳寧置業,實行變相上市(彀公司的老祖宗),當時誰也沒有留意佳寧,但卻突然傳出佳寧收購置地手上的金門大廈。 看官,這個消息非同小可,因為:第一,置地從來未賣過物業分層出售(蕙安苑及置富花園等住宅除外),第二,整幢金門大廈,億億聲,得了?第三,何物佳寧?竟有此巨大能力?因為七億幾(當時的七億幾!)不是個小數目,所以,所有人都”牛甘眼”地看著有無”撻訂”,是”堅”定”流”?(記得有問”中山乜乜”公司購買瑞安大廈,最後撻訂的故事嗎?) 佳寧高價買入拆散賣 但最後,金門大廈終於以聳動的高價成交(佳甯以後更大量購買更多更貴的物業組合及上市公司,好象資金無限,故其背後接受某某總統、某某總理支援的傳言,不脛而走–將來會再講,讀者不妨翹首以待。)而且不止於此,不多久,便傳言佳寧能夠以接近十二億元的高價分層將金門大廈出售,(也是將商業大廈 分拆出售在老祖宗),而當時,最主要的一個接貨者,就是一間由一個銀行世家子弟,且曾在傳播界大展拳腳的人士所創辦的公司(也是上市公司),試想,一間公司,由短短幾個月,便可將金門大廈在一買一賣之間嫌上幾億,(今日一些中資背景的機構,也是在玩著同樣的遊戲)如發PE計,佳寧的股價不如火箭升才怪。 事後證明,佳寧的交易,有真有假,他也確曾透過一些關係,在馬來西亞調來大量資金(陳先生及不少馬來西亞國營銀行主管,因此而惹上官司,纏訟十載),但由金門大廈,改名的佳甯大廈,當中不少交易只是在幾隻手上轉來轉去,最後,佳寧及不少公司也被當局清查而分崩離析。一位著名的英國律師更因些自殺。 當然,佳甯大廈最終命運是分中最大的一個賣家之一是美國銀行,由於她出售了尖沙咀的美國銀行中心,也把原設在希爾頓酒店的總行一起搬到佳甯大廈。同時,由於她買得最多,也取得了命名權,因而將佳甯大廈改名為美國銀行中心。 看官,這就是美國銀行大廈的故事。當你路經進入大廈時,你會記得她的傳奇,及想起與該大廈有關的種種財團與替的殘忍或悲壯的故事嗎?   百姓半月刊新三十八期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

Continue Reading

政改、直選與中港關係

一九八七年代議政制檢討綠皮書於上月廿七日發表後,香港電臺於三十日即舉行大規模的研討會,被邀請的各方面人士,都極為踴躍地出席,可見各方面對此一綠皮書的檢討,都非常重視。 筆者當日先後兩次發言,主要內容包括: (一) 此綠皮書花太多篇幅於三層架構的討論,而對於中央部份卻過於間略,尤其是行政與立法的關係部份,竟付之缺如,是企圖以枚葉去回避主題,故就政制發表意見,應不可受既定框框限制,即使綠皮書沒有提及,但屬關鍵性的問題,也應多多表示意見。 (二) 香港政制的發展,與作為香港未來結構藍圖的基本法是應該要啣接的。但香港既是在一國兩制的設想下實行高度自治,而中英雙方已屢屢表示與及在制定基本法時又都聲言尊重香港民意,則香港政制的發展,與基本法的制定,自不然會互相啣接。 (三) 九七年後的立法機構規定由選舉產生,而選舉包括各種方式;政制問題包括的很廣,不應只著眼於選舉問題,尤其是不應該著重有沒有直選。 當時筆者指出:個人極希望此一綠皮不要成為”戰場”,尤其是更不要以”最後一戰” 的心情去面對它。事實上,有直選,並不是已解決了一切問題;沒有直選,也不表示”民主已死”。而在另一方面,即使有直選,也不會使香港馬上天翻地覆,經濟便從此一蹶不振。 不幸的是,事後的發展卻不禁使人擔心,綠皮書問題竟真的愈來愈似是一個戰場,大家只將焦點放在直選問題上。嚴然主張直選的,等同于”民主派”,反之的便是”反民主派”或”拖民主派”,這種過份簡單的二分法,不僅會產生誤導作用,而且也會扭曲了這次政制檢討的意義。 個人同意直接選舉是體驗民意的具體方式之一,但體驗民意的方式有很多種,直選固應是在適當時候需要採取的方式之一,但卻不可過份執著地將之無限上網到成為是否民立的唯一指標,因為民主其實是一種態度及胸襟,過份偏執不依我的便不民主,本身已不是民主。更不可將其界定過於簡單化,有沒有民主,就看八八有無直選。而在另外的一方面,卻視”八八”為一個灘頭陣地,務必要將”八八”守穩,先將”八八”打甩,然後”九一”再開。 筆者幾乎被嚇得”目定口呆”,主張直選的人士,固然不少是”理想主義者”,或是本身已在香港的建政當中,已實際參與選舉的遊戲,則無論是為了香港也好,為了他們個人、深信在直選中可以得到益的也好,其主張直選的理想都不難理解。但筆者所感到大惑不解的,就是反對直選者當中,除以工商界中部份人士,他們以”過去”去量度”未來”,在滿意於過去的現象深思未來的制改,為有直選時,會使局勢變得動蕩,或引來大量”免費午餐”的要求而擔心會影響安定繁榮的想法容易理解外,其中反對直選的另一個最主要來源就是視中團體方面,甚至可以直截了當地說是來自中國的官方。 我們所能看到的是:有關方面,對任何論壇都是如此”如臨大敵”,事前嚴密總署,分由工商界、社會活動界、普羅大眾等各方面去發動,務求在民意大會戰中壓倒對方,口口聲聲說政改必須與基本法啣接、基本法未定稿前不應對政制有何政動。如實行直選,便必然與基本法不啣接,會影響香港的安定繁榮云云。草委會秘書長李何的”瞭解震蕩”,雖然已由基本人予以更正,表示並未說過”八八年直選是違反聯合聲明”之語,但其”中國不贊成直選—–最低限度是不贊成八八年直選”的立場則絲毫沒有改變。 筆者用”目定口呆”來形容個人感受,相信也會是不少人的感受。 我們不明白,北京當局何以在此問題上執著得那么厲害?是擔心”民主反共”嗎?擔心直選會出現一個對抗性的地方政府嗎?擔心影響主權嗎?抑或擔心將來的特別行政區的政府不夠”行政主導”,無法推行既定政策? 其實這些擔心(假如是屬實)都是多餘的。香港將來無論怎樣”高度自治”,充其量不過是個地方政府,香港的憲政基礎,是體現中國主要的人大所通過的基本法—-但基本法的制定,是尊重、參考(當然不是依據)香港的民意,則北京當局,實在不必屢屢要防範英的陰謀(難道英國不想保留九七年後的政經利益嗎?)也不必擔心什么”民主反共”! 須知香港人的不信任共產黨,對未來香港自己的前途有疑慮,自有其歷史上的因素,與及絕大部份是共黨自己本身所造成(鄧小平也說過:中國因政策失誤而停滯了二十年)。這點北京當局是充份瞭解的,而中英聯合聲明的內容,也確實使香港人漸漸較為安心。但愛國的情懷、對本身文化的依戀是不能抹殺的。中共過去種種”人禍”、”謬誤”與及貶抑中國文化,當然使香港以至海外的中國人寒心;但近年來的對外開放、經濟改革、以至對過去若干錯誤的平反,產生了不少績效,卻也是事實亦為大家所承認。大多數香港人所抱持的心態,只是希望北京當局,能夠沿著現時既有的開放路線,更大膽、更豪邁地向前走。而對於香港則是謹守聯合聲明,不要任意的加以詮釋。 香港人雖然有所擔心,但在既定的現實情形下,也惟有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是希望能有更佳的及較滿意的安排自己。香港不少人說不定還抱有一點想法:在這大時代裏,作為香港人,如能有機會,對中國的現代化盡點綿力,也不失為千載一時的機緣。 但看到政檢問題,直選問題,中國當局所表現出的態度是如此這般,到底背後的原因是什 么? 會不會嚇怕人? 會不會得不償失? 放鬆點、放鬆點,對自己多些自信,對香港人多些信任,相信香港人對未來一個世紀的中國發展上,作為億萬中國人的一部份,將更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Continue Reading

“香港村”之位置探索。(4/5/2002)

編者按:蕭國健教授為香港珠海書院中文學系系主任,亦為香港博物館顧問。對香港的考古工作,貢獻重大。此文為其在2002年5月4日”珠海書院校友會”舉辦《香港的故事(2)》之有關香港座談會上的講稿。此稿版權屬蕭教授本人及珠海書院校友會所有。該會日後會將歷次講者、講題內容、結集成書,作為對重現香港歷史之貢獻。   香港村之位置探索 蕭國健 “香港”本為島南岸一小漁村之名稱,首見載於明萬曆年間郭棐編撰之粵大記一書,該村落之得名,蓋因其位於一香木出口港灣畔之故。 十六、十七世紀間,石排灣之東北部(即今香港仔之地)為莞香及香木集散地,該港灣遂被稱為”香港”,意即芬香的港口。位灣畔之村落遂被稱為香港村。(注一)一路以來,人皆以該村原位今黃竹坑之地,蓋因清初遷海,該村已被廢棄,復界後,該村未有重建,原居者未有遷回。至十八世紀初,周氏入遷今黃竹坑之地,建村開業,名香港新圖。(注二)香港英屬後,其西面海濱處且發展為香港仔市鎮,英稱鴨巴甸(ABERDEEN)。 惟據明萬曆年間粵大記卷三十二政事類海防之廣東沿海圖中所載,其時香港島未有名稱,但島上有黃泥湧、稍箕灣、大潭、赤柱、春磑、鐵坑等村落名稱,香港之名,則繪於鐵坑對出之小島上。(注三) 如今,該小島上之村落,皆已發展: 1. 黃泥湧村: 原位今跑馬地北面黃泥湧穀出口處,香港英屬後已拆卸,遺址已發展為今跑馬地區之景光街、毓秀街及棉發街等地。(注四) 2. 稍箕灣村: 亦稱筲箕灣,原為一漁村,位筲箕畔,今該灣已被填平,該處亦已發展為東大街等地。(注五) 3. 大潭村: 該地已發展為水塘,名大潭水塘。村已遷立赤柱巴士總站旁。 4.赤柱村: 該村仍存,隹已發展為旅遊勝地,今稱赤柱大街。(注六) 5.春磑村: 今舂坎角之地,濱海沙灘為海浴勝地,灣畔地區已發展別墅及住宅地區。 6.鐵坑村: 即今黃竹坑 。該處水坑兩旁,原多竹林,每至秋冬時,竹呈班黃,如鐵之生銹,故坑 名鐵坑,今稱黃竹坑。舊時位葛量洪醫院北面,稱黃竹坑老圖,今已拆卸,老圖之南有黃竹坑新圖,今仍存。 7.香港村: 圖中所示,該村為鐵坑旁一小島,人多以其為香港仔石排灣之地。但據1841年5月15日香港政府戶口統計(ORLGINAL GAZETTEER AND CENSUS,MAY15TH1841)所載,其時香港島上有村落二十,內有香港HONG KONG及SHEK-PAR兩名,而石排灣之地名,公佈上位稱”即鴨巴甸(ABERDEEN)”即今之香港仔。可見香港實非位香港石排灣之地。(注七) 近代地圖中,黃竹坑對開之島,名鴨月利州,其名字於十六、七世紀之地圖上未有見載。是則該圖上所載之”香港”,是否即今之鴨月利州?而明代之香港村,是否位今鴨月利州上? 又今鴨月利州上有洪聖古廟一所。考廣東沿海一帶,洪聖之奉祀,始自隋唐,而天後之祀,則始自清初。香港島英屬後,島上天後之奉祀大增,而洪聖之供奉,日漸式微。(注八)如今,鴨月利州上仍有洪聖古廟一所,而港島南岸各地皆無,是否顯示該處之發展,原較南岸各地產早? 惜年代遠,今餘資料不足,上述問題,未有足夠資料解答,惟錄之以存疑。 注一:詳拙著香港歷史點滴:頁3至4,香港教育研究社出版1992。 注二:周氏故居,位黃竹坑新圖十號,該屋以被列作古跡保證。 注三:清雍正郝玉麟廣東通志卷三與圖志廣東海防中所載者相同。 注四:該村之北帝譚公廟仍存,位雲地利道口山崗上。 注五:筲箕灣村之天後古廟、譚公古廟、及福德祠仍存,皆位東大街內。 注六:赤柱村內之善安公所仍存。 注七:頁203,G.R.SAYER及HONG KONG 1841-1862,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1980。 注八:詳拙著香港前代社會:頁106-108,洪聖誕條,及頁112-114天後誕條,香港中華書局出版1990。

Continue Reading

高行網是個什麼網?

壹 為什麼要創立高行網? 同人等鑑於在知識爆炸時代,各類訊息多如牛毛,有正面的、負面的訊息正侵蝕著我們的社會,而正面的知識也因浩翰如煙,有志獲取有用或趣味盎然的資訊,取捨上也頗為費勁。故同人等乃決定以現代最新科技工具——互聯網,取代過往紙張出版及傳統課堂模式,為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界領域的師生,精選一些有用的國際時事、經濟、教育、科技資訊等訊息,並為網友們不時加以論述分析,並歡迎回應討論,以達交流的效果。 貳、發起人及班子 www.gaogo.com的建立,主要由長期從事文化教育工作的高家裕先生發起,高先生早年從事新聞工作,主要採訪法庭新聞,對社會司法獨立及新聞自由之重要性,印象深刻。高先生後來在金融領域進修及工作,對經濟、金融及投資均有研究及實際經驗,故在專上院校任教時,除國際關係等科目外,亦講授投資及香港經濟實例研究等課程。 高家裕先生曾任多間中學校長、並曾任香港教師會總秘書、會長等多年,故高行網www.gaogo.com其中最主要服務社群及支援來源,亦以教育界及文化界方面為主。 由於高先生近年亦從事藝術品收藏、評論、亦在電視臺負責製作如“太平山下看世界”、當年今日等節目,故亦會在網上介紹有關文化、藝術、怡閑欣賞等。 不過,由於www.gaogo.com所提供的類別及欄目為多,數達40項以上,故在內容供應上需有強大及廣泛的來源、與及寫作、篩選班子,故高行網除由一組技術人員從事技術支援、程序更新、網站管理及監控以外,在內容提供上,亦以內容作分類,成立若干支援小組。 參、內容介紹 高行網www.gaogo.com主要分為縱橫天下、教育與文化、商情商訊、高行網校及高家裕看世界等五大內容,茲分述如下: 一、 縱橫天下——做個知識廣博的現代的。 此類主要為網友提供經濟及國際上的資訊與知識,欄目包括(1)高論(2)香港及國際大事(3)經濟訊息(4)財經多面體(5)國際知識(6)各地珍聞)(7)大中華點滴(8)趣味小統計(9)國家與國情(10)大件事(11)旅遊好介紹(12)當年舊事(13)話你知 上述各欄,除一些顧名可以思義者外,其中一些欄目較具特色者如: 1、“高論”:對當前香港國際之政治社會經濟文教上重大問題,予以論述分析、見解精闢獨到。 2、“財經多面體”:對一些經濟及投資上的問題予以評述,極具參考價值。 3、“國際知識”:就一些國際上的問題,向網友介紹有關問題的來龍去脈,豐 富網友對國際問題的認識。 4、“各地珍聞”:紀錄一些發生於各地的有趣事跡,供作生活上的調劑。 5、“旅遊好介紹”:為你搜集一些旅遊路線,珍貴的自然及社會風情,供大家參考與分享。 6、“當年舊事”:藉近期一些事情,向大家介紹此事在當年的境況,鑑往可以知今,緬懷過去,既是知識,也是情懷。 7、“話你知”:一些易於忽略,但往往影響重大的事,既舉活生生實例可作為一些知識,及做人做事的參考。 二、教育與文化——建立美好社會 誠如此大類的副題,教育與文化的目的,在提高個人及社會的質素,故此類以建設較佳之人類靈魂為主旨,故頗為重視資訊技術的介紹、環保意識的推廣,與及為教育同工們探討如何改善教育質素。 此類欄目共有16個,包括: (1)教育訊息(2)資訊與科技(3)杏壇大小事(4)教與學心聲(5)學界精英(6)環保知多少?(7)高Sir同你講歷史(8)偉人事跡與思想(9)教育論壇(10)時人雋語(11)人看人(12)無所不談(13)教育文化活動簡報(14)談文論藝(15)教育資料彙編(16)時事常識小測試 在各欄目中,網友們大都可望文生義,知道其大致內容,在這裏,要特別介紹的是: 1、 教與學的心聲:教育同工對工作上的心血,往往未能得到正比例的效益及回報,其中包括了社會大眾對教育工作者的實況,未能有真正的認識。此欄主要在讓同工們的所見、所感、所做,與其他同工分享,亦讓社會大眾增加瞭解。 此外,教育事功的直接受益人——學生們,他們的心聲又怎樣呢?他們有些什麼提議,想與老師們分享,這一欄應可為大家提供渠道,本網亦會主動搜集一些有關人事的心聲,供大家互相交流。 2、 學界精英:報道足以為教師或學生的典範者,報章所反映者多為負面消息,本網則採取較積極及正面取向。 3、 環保知多少:因人類的無知與自私,地球及我們生活的環境已進入緊急狀態,本網站能將極為重視環境保護問題。 4、 高Sir同你講歷史:提起歷史很多人都怕怕,其實歷史是饒有趣味的,看你怎樣表達而已,高Sir在這欄中,將會為大家提供一些個別的中外歷史事例, 以講故事方式,讓大家豐富歷史的認識,亦從而知道一些鮮為人知的趣事。 5、 教育論壇:顧名思義,不詳細解釋了,希望大家好好利用它,有什麼意見,告訴我們,並把你的意見與大眾分享。 6、 時人雋語:精闢、有趣、值得分享。 7、 人看人:自己說自己怎樣沒有用,別人的批評才是有參考的價值;看看別人對某人的看法,也是挺不錯的,謔而不虐,可以會心微笑或作為攻錯的“他山之石”,你對別人的看法,如屬有趣,公允,也可在網上發表。 8、 教育文化簡訊:搜集文教訊息,供大家參考,以便及時參加。 9、 資料彙編:學校位址及其他教育資料。 10、時事常識小測試:考考你對時事問題有多少認識? 三、商情商訊: 提供園地予網友,如有些什麼心頭好,可以與其他網友分享,找尋什麼,或有什麼已經鑒賞完畢,願意轉讓予別人,都可以透過我們為您服務。 “商界英雄榜”:我們會介紹一些成功的商界人物,既屬成功,他們都可能在財富上斬獲不少,但他們有多少錢,並不是我們主要要介紹的內容,其實我們注重他們的奮鬥過程及值得別人學習的優良質素。 四、高行網校——助您打開進修之門 為提供予有志進修社會科學及文化課程,與及欲加強對中國的認識者,我們特成立了“高行網校Gaogo i-School,並提供下列課程: 1、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