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孫中山與21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學者論文及節錄 >

眾所周知,追求”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始於辛亥革命之後僅四年。向《新青年》投稿、支持著新文化運動的二三十歲的知識份子,其思想之形成,多是在20世紀初年的辛亥革命期間。例如《新青年》的”四大主筆”之中,除了當時美國留學的胡適外,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三人,都曾投身過反清革命鬥爭。

但是,他們的辛亥革命的經驗,正如野村浩一《近代中國的思想世界》(岩波書店,東京,1990`年版)所指出的,具有複雜的內容。例如陳獨秀一面反對”王者仁政之治”的要求。然而針對中華民國的現實,陳獨秀卻認為是”武人之亂政”、”為業之凋零”、”人格之墮落”。他也未能否定外國人對於中國和中國人的批評–諸如”官吏國”、”好利無恥”、”黃金崇拜”等等。

根據上述幾點,本報告以《新青年》為史料,初步討論如下兩點:

  • 1、 致力於推進新文化運動的知識份子,對於辛亥革命及建國初期的中華民國,是怎樣作出思想性的總史結的?
  • 2、 在中國近代思潮的進程之中對他們的這樣總結進行定位之時,可否發現辛亥革命及建國初期的中華民國具有何種歷史意義?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