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角至西環,曾有一條巨無霸”封鎖線

香港發展的故事

每次經過葵涌貨櫃碼頭附近,看到一堆一堆、一疊一疊的貨櫃,與及連綿碼頭內一個一個的高聳的起昂架,再想到這吞吐量驚人的香港龐大建設,多年來一直高踞著世界榜首,就以2000年為例,這碼頭就處理了1,700萬個貨櫃–這在國內被稱為集裝箱的,當中所載運的,絕大多數是在國內生產的貨物。

記得在70年代初期,在經濟研究所進修時,我的論文題目是有關利息對經濟的影響,同一班當時共只有五位同學,而其中一位的題目,我記得是有關貨櫃碼頭問題的。

當時那位同學在貨櫃碼頭工作,而”貨櫃”,以至貨櫃碼頭在那時都是很新鮮的東西,可說是初創期,而其規模也很小。

荔枝角變化,何止滄海桑田?

可不是嗎,在貨櫃碼頭建設之前,荃灣只還是個較近九龍的衛星市鎮,由九龍往荃灣是要經由荔枝角繞過山上的青山道而前往的。

那時的荔枝角,美孚新村處還是美孚公司的火油庫;美孚旁邊,即今日的公園,原是一個海灣,海灣靠近陸地的地方,是一個沙灘,沙灘之旁,一邊是東方會、青年會及華員會的泳棚,而另一邊則是陪伴著香港大多數人成長的荔園遊樂場。

由荔園及其旁的海邊延伸出去,即今日的馬嘉烈醫院處,是一個種植著疏落松林的小山坡,沿山坡而下就是岩石磷峋的海傍。

當然,當時仍未有通往葵涌的路,那時葵涌還只是鄉村,不知名稱的來源是否”種有葵樹的涌(涌是南粵地區小河流的意思)”,更遑論貨櫃碼頭了。

填幹石灘,建設貨櫃碼頭

貨櫃碼頭是開闢附近山坭,填平岸邊石灘而成,那裏曾有過一個小小的石島,島上水邊長有不少海帶及海藻,還有石螺、牡礪等貝殼類。當時每喜在荔枝角沙灘,租了小艇,然後,劃沿岸邊到這個石島上。

由沙灘划艇到石島,要經過一條”封鎖線”,這封鎖線可不是一條無形的”心中之線”,而是一條實實質質,由無數有如兩張床並在一起般大小的、空心的大鋼筒所連貫而成。

這些大鋼筒約十隔來尺就一個,每個都用粗粗的鋼纜在筒上兩邊固牢,當小艇經過時,大家就彎低腰,讓小艇在鋼索下空隙穿過。

“封鎖線”將由北而南攔開海域

未見過”封鎖線”的,不能想像此線的宏偉浩大,更不能想像當時香港的所謂海港,就只有啟德機場對開的九龍灣和沿九龍西面的維多利亞海。

你道這封鎖線設在什么地方?

就是由上面所述的荔枝角延伸至昂船洲,當時昂船洲是軍事禁區,等閒人不可以登上島上,是存放一些特別的軍事設施的地方,該島直至80-90年代,九龍陸續填海,才把它變成相連的陸地,而97年後,更成為中國駐港部隊的海軍基地,而取代了有”添馬艦”之稱的中環與金鍾之間的”海軍船塢”。

當時海港東西只各有一個狹窄出口

說回這條封鎖線,經過昂船洲後,繼續向南伸延,直達港島最西面,堅尼地城對海的青洲島,這樣便把九龍半島西南海域,由北而南的將它截成兩部份。封鎖線以東的維多利亞海只約占海面的五份之一左右,封鎖線以西的,則是直達大嶼山東西的海面,當中包括有坪洲、大小磨刀、大小交椅,以至喜靈洲等海島,這一帶海面遼闊,估計占面積的五份之四。

由於封鎖線在西面這么一截,使香港這個海港(內海),只有兩個出口;一個是東面的”鯉魚門”,另一個就是西面的硫磺海峽(堅尼地城與青洲間的一條狹窄水道)。

今日海港遼闊,當年”封鎖線”難於想像

筆者曾問過一些水上人家及中年以上的遊艇水手,他們都不知道本港曾有過這么一條”封鎖線”存在,更遑論今日的年青人,說來也是,在香港這個繁忙的海港,無論近至市區或遠至大嶼山以東海域,都舶滿了大大小小的洋船,又怎能想像到會曾經有過這么一條不可思議的”封鎖線”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