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制改革應朝向強化高中課程多元化

高家裕發表文稿匯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

由於教育署長梁文建抨擊中大實施暫取生制度,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中大當局則辯稱必須給予學生公平的選擇學校的機會;加以梁署長較早時已表示過當局有意統一預料修業年限,並在預料階段,設計多元化的科目,使完成預料課程的學生,能適應升學及就業的各種不同需求。

於是,久矣備受詬病的紊亂的預料制度,重新被重視起來。尤其是學生要在兩年內連考三個試–中五會考、高等程度試及高級程度試,更被認為對學生造成世所罕見的巨大壓力。

其實,考試壓力並非要改革預料階段的真正原因,因為並非每個中五會考生都繼續升讀中六,而大多數中六預料生都只單獨應考一年課程的高等程度試,或兩年課程的高級程度試。

真正構成要檢討或改革預料課程的原因,是到底今日預料的課程,(包括一年制的及兩年制的),能否達到其應有的目標與功能?還有,就是在官方的改革方案的背後,有沒有包含著迫使中大”四改三”的意圖。

預料,顧名思義,就是為有意升讀大學的學生預作準備,故它本身,並非一個獨立的教育階段。有人將它形容為可以發揮培育完善品格發展學童潛能的極成教育階段,真是天曉得。要把它發展為多元化的”預科學院”,也是本未倒置。在大學學制不統一,高中教育嚴重不健全及失衡的情形下,將預料科獨立抽離,強化及使之多元化,實在不合邏輯,實行起來也會諸多困難。

當前教育制度上最大的問題,不是預料的修業期限及該設置些什么科目,而是高中教育的不健全及太過於單向發展,大學學位嚴重不足,同時又修業期限不劃一。

只要將大學的修業期限劃一化,則預料的修業期限也自然可以劃一,毋待於再行爭論是否應該統一,或應該實行一年抑或兩年?

其實,預科只是通往大學之路,雖然今日修業預料課程的學生,絕大多數都不能進入大學,預科好像變成了職前的一個階段,但實質上,預科所學的,都是文法性的科目,與其進入社會的所需技能,並沒有實際的關係。

教育署提議預科課程多元化,原意就是為了向學生提供一項職前的訓練,使他們即使不能升讀港大、理工或教育學院,也一樣能學習其他與職業有關的知識,而且一開始使作出選擇。

這種設計原意是非常好的。但要注意到:

(一)今日的高中只有兩年課程,嚴格來說,中五部份只有半年時間,以中四、中五共年半的時間去應付一個課程的單元,是否過於急迫?考試壓力是否太大?特別是當全港學生都可免費修畢九年課程之時,高中階段是否有延長至三年而恢復早期本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制度的必要?
(二)今日百份之八十五的中二學生升讀文法高中。百份之十的學生升讀一年制的工業學院職前訓練,在比例上是否過於懸殊?一年制的工藝訓練,只能提工一些簡單的技術訓練,是否應該延長為三年的較全面的初級技師的訓練?
故本人主張未來學制的改革,應加強其結構,恢復三年的高中,並在高中部份增加工業教育學位,而工業或商業上的職前訓練,也加強其課程使之同樣修讀三年;所有讀完三年文法中學或職訓高中的,均參加一項公開考試,些考試既成為學生們進入各類公私機構任職的資歷鑒定,同時又是申請所有各類高等學府的同一起點。

本人很同意應充份給予每個學生在同一階段中都能夠有充分選擇的機會,我們既要照顧那些未能入讀本港兩大而有意赴海外升學的人的意願,也應該讓那些讀完中學暫時未能升學的人,日後能繼續其學業。

只要將高中釐定為三年,上述的”接駁”問題便完全可以解決。中大”四改三”或港大”三改四”出無須再行爭論,”各行各路”可也。至於港大若仍然喜歡實行三年制,則高中三年以後,為其另設一制預科即可,但這一年預科,必須中英並重,港大入學試不應有語文的歧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