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過去與未來 ———福利國家的展望

高家裕發表文稿匯

一、 前言

“福利國家論”與國家功能的變遷

二次大戰後,政治學上對於國家的功能一問題,出現了一種嶄新的理論。認為國家之職志,主要在於謀求人類社會的福利。國家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維持社會安寧與及抵抗外來侵略的工具,亦已不再單純是一個守夜防盜的警察。這種理論,可謂一反昔日極端個人主義的論調。

“福利國家論”出現以後,國家處理政務的態度,由消極的態度,一變而為積極的態度。國家的立法工作,已不僅限於消極的立法而趨於積極的立能。所謂消極的立法,就是視民意機關為監督政府的機構,國會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利與節省人民的開支。所以每一個國家的憲法,無莫不有”議員對於政府所提出的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一條的規定。議會所制定的法律,無一不是為了限制政府的權力而設。但,時至今日,政府已不再斤斤於國家預算的是否平衡、政府費用的開支,其重點已不再是用錢的多寡問題,而是在於這項開支,對於人民的福利有多大裨益的問題了。立法機關不再是牽制政府的機構,相反的,它變成協助政府立法的機構,而政府的權力,也一天較一天強大。

國家的功能之所以產生這眾大的變遷,”福利國家論”的鼓吹,固然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但是,沒有一種理論可以憑空而來,更沒有一個人可以憑空創造一種理論。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必有其所以產生的道理,它必須根據當前社會的環境,更必須符合人類心理的意向。因為理論是為自於社會的實際情況,它是現實社會的情形的歸納,也是為解決現實問題,而提供的一種努力方向。所以理論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更須符合人性上與心理上的要求。

因此,福利國家的趨勢,固然是致力於”福利國家論”的鼓吹,然而就實際情況而言,國家的功能之漸漸走入福利國家一途徑,實在是實際環境所使然,亦?人類心理上與人性上之趨向所使然。

政治理論的變遷

所謂實際的環境的使然,就是社會情況所必需,國家?求符合這種需要,不自覺的走上某種途徑之上,而種種政治理論的產生,也正就是為了指導國家走入某種途徑而提出。因此,一種政治理論的出現,一定是國家在實際上發生了某種困難的問題;而提出理論與主張的人,也就是生活在該問題之下而能超出該問題之上而思想的先知先覺者。

我們試翻開中西各國的政治思想史,即可發現每一種政治理論的產生,與當時社會中的實際情況是有著為何密切的關係。違者不論,就以中世紀末葉以後而言,在當時,黑暗時期已終接近尾聲,神權已漸趨沒落,由於人類的自覺,”教皇至上”的理論,已無法得到人類盲徒。但是,”百足之蟲,雖死猶僵”,教會的權威,雖已漸趨沒落,但一般人民,一時尚未能完全背棄教會。教會為了退而求其次,於是提出二元論的主張,亦就是帝王管理人民世俗的事務。教會管理人民的聖務,所謂河水不犯井水,誰也管不了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劍論”。二劍論雖然是神權沒落聲中,教會為保留其部份權力而提出的理論,但是,其對民族國家的發展,仍然是一種障礙,國家權力的二元化,使國王對其人民仍然未能有效的管理,因此布丹乃倡主權論之說,此外馬克維尼及霍布斯,亦曾先後主張絕對的君權論。絕對君權的理論,在今日的我們看起來固然是非常荒謬,但試想十五世紀時代的義大利是一個怎樣的局面?那時的義大利,不過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境內諸候並立,教皇魚肉人民,馬克維尼的絕對君權,雖然是過於極端與武斷,然其本意善良,則是無可諱言的事。至於布丹主權論的理論,更可以說是十六世紀時,建立民族國家的應時妙品。君權與神權的鬥爭,居權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自此,王權一天一天的強大,帝王的語言,即是鐵一般的法律,君權神授的理論之下,人民絕無權利與自由可言。

為了爭取人民的政治權利,為了保障人民的獨立自由,於是君權與民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霍布斯為了維護君權的絕對性,乃倡自然狀態與社會契約之說,其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極端恐怖的狀態,人類為了謀一已之私利,於是產生強淩弱,為欺寡的現象。後來,人類為了維護一已利益,乃相約訂定契約,將自然權利交給一個有能力的強者,由他來負責統治;所以,人民應絕對服從君主,否則將返回恐怖的時代。至於洛克盧梭等人,為了提倡民權,所以極力主張自然狀態下的自由與安樂,人類之所以訂立契約,乃是在於欲得到更美好的生活;故政府的基礎,乃是建立在人民的信任與委託上,而政府的目的,在於接受人民的委託而保護人民的安全。君權與民權鬥爭的結果,民權得到最後的勝利,故自美、法以後,各國相繼設立民選議會,以實引監督政府。由於人類慘受過去專制政府的壓迫,因此都一致認?政府權力不宜太大,否則終將從蹈過去覆轍。為了達到限制政府的權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政府的權力,受到各方面的牽制,三權分立的理論,即是建築在這個基礎之上。十八世紀是民權運動最高潮的時代,為了限制政府的工作,所以”最好的政府,是一個做事最少的政府”。

這種極端民權的理論,使政府多方牽制,幾乎沒有事情可做,在政簡刑稀的十八世紀時代,尚沒有什?弊端。但自從工業革命以後,資源、生產、消費、貿易、市場、分配等等問題,相繼發生,加以資本的累積、都市的發展、家庭手工業的崩潰、勞工的失業等等社會問題,嚴重的威協到了社會的安全與秩序,於是政府不得不出面謀求解決,制定社會安全、勞工福利等等法案,以恢復社會秩序,維持社會安寧。昔日極端個人主義的時代業已漸成過去。加以近來交通日漸發達,人民接觸頻仍,社會中所發生的事情,與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都息息相關,個人力量有限,無法解決社會中所發生的種種問題,於是國家只得負起這些私人所無法負擔的責任。一九二九年美國經濟發生大恐慌,羅斯福推行新政,採取斷然措施,即為明顯的一例。因此事關全國福利的事業,眾大規模的練銅廠,交通、郵電等,各國多收?國營,其目的就是在於保障人民福利,維持社會的秩序。又為美國的汽車廠、航空公司等,其員工人數,每每多至數十萬人之為,其一切措施與糾紛,對於員工的福利或國家的經濟,都有極其密切的關係,國家也就不得不予以適當的監督與輔助。所以”國家職權日大乃為當然之事。由此可知國家的功能,所以漸漸走入福利國家的途徑,乃?現實環所使然,並非某一個人或某一種理論所推動,實為國家發展上必然的過程。

國家變遷的心理因素

這是就實際環境而論國家功能的變遷。以下就人類心理的趨向而言:我們都知道,社會之所以變遷,固然是由於實際情況的發展,使其不得不有所變,然其變遷的方向究竟為何?這是我們不能不追究到究的。社會不斷進步,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但變必須有其所以變的道理,亦必須有其所以遵循的方向,我們明瞭社會變遷的道理及方向,方才可以瞭解將來可能的發展,以上所述及神權時代、君權時代、民權時代、及以後的福利國家時代,不過是變遷的情況的描寫與記述,至於這種演進何以會隨著這一方向而變呢?這一問題,我們不能視之為當然之理而不再予以追究,更不能演進的歷程只不過為因果關係而已那么簡單。所以我們必須究明社會演變的道理,才能瞭解將來可能演變的方向。而解決這些問題,也就只好求之於社會哲學及政治哲學的研究。

我個人認為社會之所以變遷,雖然是一種時勢所必需,然其演進的方向,絕不是盲目的、機械的或因果的,社會的演進是依據人類意志自身努力的結果。

人類有追求好生活的趨向,亦有追求大同世界的先天要求;因為大同世界是獲得美好生活的最佳環境。且人類自始即有合群的天性,而大同世界即是人類群體生活的最高表現。因此,人類唯一的目標,就是獲得大同世界中的美好生活。福利國家發展的最高階段,即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是社會發展的方向,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就是由於人類孜孜不倦追求這一理想。

以下將分節論述社會的意義、社會的變遷、及理想中的社會與國家等等問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