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香港失業及經濟問題 (一)

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建議

– 前 言 –

香港近期經濟呈急劇衰退現象,不少人都歸咎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 這固然是不能忽視與極為重要的因素,但假如將一切責任都一股腦兒的推在這次東南亞危機上,未免太過卸膊。

特別是若未能使社會徹底認識香港過去長期以來實在太自我麻醉,政府當局又自詡”高效率”之餘。卻從來未好好地為香港未來經濟建立強力穩固基礎而做點事,以致長久以來,由政府以至工商各界,都在”假、大、虛”之下,”夜郎自大”。使本港經濟基礎虛弱不堪,根本無法適應香港所面臨無可避免的轉型;過去只是危機未到,各毒仍然隱藏著,未發出來而已。

若我們不能認識此點,徹底改變過去的錯誤觀念,以及徹底改變過去的做法,則當東南亞金融風暴過去(或遲或早必然會過去),香港經濟不僅不會如某些人所想象,會比其他國家恢復得早;相反地,當被認為結構十分差的其他國家都已恢復過來時,本港仍然是一蹶不振。

這不是筆者危言聳聽,事實上,筆者也希望不會如此。但若我們不認識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不痛下決心,在心理上、做法上、結構上作徹底的改變,則香港經濟之衰退,社會局勢之不安,將會不知伊于胡底!

關於香港經濟所面對的危機,過去本人亦面陳于財政司司長,記得在年前的一次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晚宴上,作為當晚主講嘉賓的曾蔭權司長發表完一番極為樂觀、本港經濟如何穩固,財政如何健全及豐富的演詞之後,本人即向曾司長表示:曾司長所據以推測未來經濟走勢的只是過去的資料,事實上當時筆者即已指出:香港已面臨由經濟以至政治、社會各方面整個結構性之轉變;但政府以至社會,均欠缺心理準備及預為規劃。特別是香港其實已處於泡沫經濟的後期,隨時有”爆煲”可能。

最嚴重的,就是政府根據泡沫經濟假像預估未來收入,甚至以一些短期及不穩定的收入,作為恒久收益,並據以編列一些長期性,但屬消費性(起碼不是有生產效益或投資回報)的支出,將來一旦經濟衰退,預算歲入未如預期,而支出卻無法收縮時,則大家雖無所預測,但卻出現無可避免的赤字時,將會是極大震撼。

當時筆者特別提出”水落石出”的預言,所謂”水落”,就是收入回落,”石出”就是支出所突顯的赤字,當時曾司長不同意在如此強勁的經濟下,會出現如筆者所言的情況。但當時筆者即已強調,企業的盈利不會年年增加,其所交稅款也不會永遠一如過去的大幅增長,高峰之後會放緩、倒退,如情況惡劣,甚至可能要退稅給各大企業。

此外,如賣地收益、買賣樓宇以至證券交易的印花稅,也可能會大為萎縮,這樣一來,如政府為因應政客的一些好心的要求而不斷增加各式各樣的支出,將會成為無法回降的長期負擔。

過去筆者所指出將會出現的情況,今日已陸續出現。由於現時大家都有目共睹,感覺上已變得平平無奇,但筆者要進一步指出的,就是香港的危機,不僅僅是東南亞金融風暴,而是缺乏實質基礎,無法應付當香港某些過去本來是優點,但現在經已褪色之下,又面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還有,就是未來將會長期困擾香港的就業問題如何解決?

假如以為香港失業率提升,只是短期現象,金融風暴過去,就雨過天青,那就大錯特錯。 以下,筆者將提出解決本港失業問題的方法,方案分短期, 中期及長期。 短期性主要是增加工作職位,也只能是局部的做及局部的效果,香港現在是三毒俱發

(1、東南亞金融風暴,2、泡沫經濟爆煲期,3、長期自我麻醉、基礎虛弱,無法適應政治、經濟、社會的結構性轉變)。

中期性的是要教育香港市民政改變觀念,認識未來香港不是過去的香港,要識得”馬死落地行”。

香港政府大小官員,特別是決策階層,更要自我教育:要開始識得社會同進退,不能再有過客心態,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

此外,政府及花費公帑的機構,要徹底改變用錢的方式,尤期是職位結構及薪級制度要全面大革新。 長期性方面:則要充分認識香港過去過分自我麻醉,欠缺危機感,以致由政府到工商各界,都未有為香港作長期規劃,埋下今日的危機。

政府必須打破過去的所謂”積極不干預政策”(其實是偷懶、塞責、加上無能、不識)認清形勢,要主導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不用擔心防礙其他經濟環節的發展。

同時要認清我們的大後方中國腹地,雖然會繼續成為支援我們的有利因素,但同時我們對國內改革過程中所擔當的角色,日後將會有若干改變。

國內利用香港的地方,部份會繼續或加強,但很大部份將會褪色。過去國內為本港廠商生產的情況,在方式上將會有所改變,在互相依存之外,容或會出現競爭局面。香港人必須自我改變,適應未來,自求多福。

我所提出的許許多多的方法,免不了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無可避免地會遭受到抨擊,但在做好人與做好事之間,筆者寧願選擇後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