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始終走向分裂

國際關係

正當舉世關注莫斯科局勢,而又都希望俄國政治危機能夠和平解決之際,敵對雙方衝突突然升級,而且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以雙方所出動的武器裝備而言,稱之為爆發內戰,實不為過。

結果,由於葉利欽調遣了精銳坦克部隊,進入莫斯科軍隊之多,及裝備之強大,反葉份子當然是極難支持的。故在坦克一輪猛轟,及空降部隊進攻,死傷累累後,據守國會大廈的國會議長及前副總統不得不行動果斷內心狠辣

圖片﹕反葉軍人在莫斯科市中心嚴陣以待

以葉利欽之個性,其行動之決斷、內心之狠辣,加以俄國人之民族性,以及其血液中所仍留存的俄羅斯共產黨人特有的本質,則失敗者的下場,可想而知。(為要緩和其他地區或京畿中的反抗情緒,葉初步答允給予投降者以人身安全保證。)

不過,儘管莫斯科的變亂暫時敉平,但地方上的離心現象將會愈形加劇,俄國將會從此分裂——表面化的或潛在性的。

分裂的現象,將會發生在不同政治傾向的人當中、軍隊與軍隊當中,政府部門與人員當中、甚至政府與國會當中(雖然會重新選出國會,但葉利欽已開了違憲、解散國會的惡劣先例)。

社經民生問題仍在

再者,無論是否發生過府、會衝突,以及儘管葉利欽暫時能夠控制局面,但俄國的基本問題——社會、經濟及民生問題,仍然未有解決。這固然是蘇聯共黨的長期僵化制度所形成(她沒有如中國大陸般幸運,一方面早著先鞭,十多年前便已實行開放改革,另一方面又有”既有心,又有金”的港、台熱心”搵銀”及”愛國心爆棚”、一心要回饋”祖國”的眾多投資者。)同時也是葉利欽蠻幹有餘、心智不足,妄圖以行政命令,喝令經濟環節隨自己主觀意願而轉移的惡果。

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人民,亦實在苦難太多。歷史上,他們受盡了數世紀以來的俄羅斯沙皇專制極權所統治,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陽曆十一月)後,換上另一個更專制、更極權,披著共產主義外衣,沒有沙皇名號的新沙皇所統治。好不容易,六七十年後,才出了一個能夠認清世界局勢、發現蘇聯應該走的新路向、大膽實行政經改革的戈巴卓夫,但卻竟又被認為改革不夠徹底,步伐不夠迅速而被轟下臺。任

國勢日蹙在所難免

如今,以能夠把握時機、架空蘇聯中央政府、使蘇聯解體的俄羅斯總統,又因與國會積不相容而解散國會,終而導致此自一九一七年以來,莫斯科最大的流血衝突,葉利欽最後的下場如何,倒不是問題的焦點(即使其能暫時控制局面,相信將來也難免淒慘下場——基於葉利欽的個性、手段、及俄人的民族性)。跟著的問題,將會是俄羅斯從此國不成國,不僅會是蘇聯解體的翻版,而且俄羅斯在不出十年之內,會淪為一個面積雖仍然算大,但國勢卻只屬三等的國家(資源分散,也無足夠力量更新武器)。而其本國之內,或是與鄰國(包括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或後由俄羅斯所分裂出去的新國家)的民族流血衝突,將無日無之。

“前蘇聯”是一個龐然大物的專制帝國,但西方國家及葉利欽的錯誤,都是不僅要蘇聯放棄共產主義,而且要蘇聯解體。她們不瞭解蘇聯的版圖,其實就是帝俄時代的俄羅斯的版圖,一方面內裏民族極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另一方面,自尼古拉一世以來的一百年,俄羅斯所統治的民族雖屬多元化,但基本上已是一個單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七十多年前繼承俄羅斯帝國的蘇聯,實質上也是如此。

俄文化盛世在基輔

回顧俄羅斯的建國,由於俄羅斯人屬斯拉夫民族的東支(西支是波蘭人、德國境內的盧日人,南支是羅馬尼亞人、捷克斯拉夫人及南斯拉夫中的塞爾維亞人),與白俄羅斯及烏克蘭人同屬一個系統。實際上,俄羅斯文化最燦爛的時期,不在莫斯科,而是在南部——即今之烏克蘭地方。當時俄羅斯人所建立的京城——基輔(今之烏克蘭首都),是歐洲僅次於拜占庭即後來的君士坦丁堡的大都會(時羅馬已沒落,倫敦、巴黎、維也納還未興起),基督教便是在那時(西元九八八年)傳入的。而俄羅斯當時的名稱是”基輔羅斯”,直至後來受到來自東方的民族,如哥薩克、突厥人所衝擊才衰落,最後更在十三世紀開始,被蒙古人所滅。

蒙古人統治了三百多年後,才遭崛起於北方,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主的俄羅斯人聯盟所趕走。伊凡大帝及其繼承者不僅趕走了蒙古人,而且併吞了所有東支斯拉夫民族的土地,東至烏拉爾山,南至黑海(烏克蘭所在),西至維斯杜拉河(包括白俄羅斯及今日之波蘭),跟著派探險隊東至西伯利亞,經由鄂畢河、勒拿河而抵葉尼塞河,終而囊括整個西伯利亞。

期間,經過彼得大帝、凱薩琳女皇之積極改革政治及西化,使俄羅斯這落後的化外之國,一下子變成西方文化的國家,亞歷山大一世時(拿破侖戰敗後),更積極參與歐洲事務。

十九世紀初臣服諸邦

十九世紀(一八二0年前後的尼古拉一世以武力征服中亞細亞諸國,包括今日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及土庫曼,新增國土四百萬平方公里,這些國家,除塔吉克為波斯語系外,均屬信仰回教的突厥語系國家(其中如塔什干、撒馬兒汗等均屬千年名城),此後又併吞外高加索的三國,包括回教文化的阿塞拜疆,基督教文化的亞美尼亞及格魯吉亞——大獨裁者史太林,及戈巴卓夫的外交部長謝雅爾德納澤均為格國人(謝氏在蘇聯解體後任格國總統)。巴爾幹之戰後,又併吞羅馬尼亞的北部領土——即後來之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

事實上,除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愛莎尼亞及拉脫維亞因在一九四0年才被蘇聯入侵,不被西方國家認同外,過去二三百年,帝俄所併吞的土地,無論是斯拉夫民族的,抑或突厥語系的,在沙皇的強力統治下,已逐漸認同以聖彼德堡為核心的帝國整體。而百年來民族的遷移、土地的開發,已使各個民族彼此雜居,再也難於區分民族疆界。列寧革命後,將整體性的俄羅斯劃分為十二個加盟共和國(未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同時,又在加盟國中設置不少民族自治共和國或民族自治區,致把疆界搞得複雜不堪。

專制垮臺紛爭隨起

在蘇聯的專制統治下,問題仍然不大,因一切民族自治的共和國也好、自治區也好,都只是徒具形式。故三十多年前,克魯曉夫主政時,將原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半島——蘇聯黑海艦隊所在地,當禮物送給了烏克蘭,也沒有人提出異議(”克魯曉夫”在俄文是”金甲蟲”,原是烏克蘭人)。

圖片﹕反葉軍投降后﹐俄羅斯軍隊進行搜身

但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間既都已成獨立國,於是頓分你我,俄羅斯與烏克蘭固然糾纏不清,各國對俄羅斯也極度猜疑(各國內均有為數甚眾的俄人)。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更為納戈爾諾(阿境內的亞人自治州)大打出手。此外,各國當中,都發生不同程度的民族糾紛或內戰,(如塔吉克及格魯吉亞)將來極有可能出現一如南斯拉夫解體後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及塞爾維亞等的戰況,這都是蘇聯解體的結果。

西方支持帶來災難 育場

至於俄羅斯本身,其全名是”俄羅斯聯邦”(南斯拉夫原來也是聯邦),可見其複雜,全境大致分為俄羅斯歐洲本部、西伯利亞及遠東區,後二者基本上是突厥語系的眾多民族地區(俄羅斯人也不少),情況頗為複雜,故蘇聯解體後的民族衝突,事實上也極可能在俄羅斯本身之中發生,(過去,車臣印古什就發生過武裝抗命事件)。

這次俄羅斯自己發生武裝衝突,葉利欽雖然暫時控制局面,但中央的權威勢將下降(在府、會僵持之際,各地方議會已有意集合起來與葉利欽討價還價,已具備蘇聯解體前,葉利欽糾集各加盟共和國架空蘇聯中央政府的雛型)。

當然,葉利欽不是戈巴卓夫,在得勢不饒人之時,他是絕不手軟的。他指責國會及魯茨科伊挑起武裝攻擊,但當葉氏要國會人員解除武裝之時,他們還能夠企求和平解決嗎?全世界的人在僅僅幾日前,會想象得到好端端、堂堂正正的一座國會大廈,會被”總統”下令坦克炮轟、烽煙四起嗎?西方各國有沒有想到他們的支持,會變成”武力解決”的壯心劑?蘇聯以致俄羅斯的解體,會帶來當地民族多少災難?

 

 

百姓新聞周刊 第二十八期 一九九三年十月八至十四日

Leave a Reply